M35钢盔下无懦夫,德械师(三)
范弗里特的饭量
2025-04-10 02:24:50
1928年北伐胜利时,鲍尔向蒋介石提出《改组中国军队的备忘录》,改革了中国军队的中枢指挥体系。继任团长格奥尔格·魏采尔将军则在1933年提出了《关于整理中国陆军的建议书》,他的重点是改革军官的培养制度,使当时的中国军队完善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的专业培训,并推动中国装甲兵的发展进程。而真正推动中国军队改革的,则是第三任团长汉斯·冯·塞克特将军。
长城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就计划整建军队,扩充军备。按照德国军事总顾问塞克特的提议,准备组建60个国防师,每个国防师直属一个炮兵团。全师人员编制为11423人(野炮挽马师)或11579人(山炮驮马师),装备野(山)炮12门、小炮24门、82迫击炮24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336挺。
这些部队称为调整师,它的特点是步兵连为9班混合制,班增编轻机枪;原来的团属迫击炮分属各营为排,增强战术单位火力;原来的营属小炮排集中成连,由团直辖,作为战防火力。在编制上,调整师的步兵、炮兵数目与日军的师团接近,师直属部队则较日军师团略小,全师人数相当于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75%—80%左右。
而没有列入调整师的部队,则从中挑选出60个,按照1932年6月颁布的《陆军师暂行编制表》进行整理,这60个师称为整理师。蒋介石接受了塞克特的建议,并挑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为试点部队,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改编。同时,国民政府与德国政府官方正式签订了多项军火购买合同,以国内特产的钨、锌、锡等战备物资作为购买“资金”,从德国进口装备。
截止到1935年11月,中国从德国进口到的、可用于装备步兵部队的轻武器计有1924年式毛瑟步枪一万支(含一亿发子弹)、ZB26轻机枪5000挺、M1932型毛瑟自动手枪(俗称盒子炮或驳壳枪)5000把(含500万发子弹),20门Pak35/36型37mm战防炮、迫击炮240门及其他若干单兵装备,这些装备悉数拨给了第一批入选为“调整师”的10支部队。(待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