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到那人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看上了一件大家伙,得你掏钱帮忙买!” 1998年,中国海军副司令贺鹏飞瞄准了一艘来自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这艘航母的命运与中国海军的未来紧密相连。 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成为乌克兰的资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未投入使用,甚至被标价出售。这一切无疑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但这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挑战也同样巨大。 贺鹏飞,这位身为海军高级将领的人物,深知航母对中国军力的重要性。在看到瓦良格号的出售消息后,他意识到这是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绝佳契机。 在对外面临军事封锁和科技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拥有自己的航母不仅是对中国军力的补充,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然而,这项收购计划不仅仅涉及军事层面的考虑。作为中国海军的高层领导,贺鹏飞深知,直接以官方渠道进行交易不仅容易暴露目标,也极有可能遭遇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干预与反对。在这种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贺鹏飞决定采取隐秘的方式,通过非官方渠道来进行这一收购行动。 在中国的军方内部,贺鹏飞与香港商人徐增平达成了合作协议。徐增平,出身山东青岛,早年从军,退役后在香港经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不同于普通商人,徐增平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他早年参军时的那份赤诚未曾改变,反而在商场上取得成功后,仍然将祖国的强大视作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使得他成为了贺鹏飞理想中的合作伙伴。 虽然徐增平本身并没有航母收购的经验,但他对这一项目充满了信心。在商界多年积累的谈判技巧和商业敏锐度,给他提供了与乌克兰方面谈判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徐增平深知,自己这次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交易,更是一次国家强大的战略布局。 徐增平接受了贺鹏飞的委托,立即着手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团队由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准备前往乌克兰进行收购谈判。 然而,乌克兰方面对这笔交易产生了疑虑。尽管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出售在乌克兰的经济困境中显得格外重要,但它所涉及的政治敏感性使得交易变得异常复杂。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压力也不容小觑。美国当时的军事和外交政策明确反对任何国家将航母卖给中国,担心中国借此跃升为强大的海上军事大国。 美国的干预不仅表现在公开的外交场合,还包括对乌克兰的警告和施压。这让乌克兰方面的态度变得愈加摇摆不定。 然而,徐增平并未因此退缩。通过与乌克兰的多次谈判,他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耐性与决心。在美国和西方压力下,乌克兰最终接受了徐增平的报价。 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徐增平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购得了瓦良格号。这个价格远高于最初的预期,但徐增平毫不犹豫地同意,体现了他对于这项交易背后战略意义的深刻理解。 瓦良格号的购得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便是将这艘巨大的航母从乌克兰运送到中国。这一过程中,土耳其的阻拦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由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地理位置对航运至关重要,土耳其政府一度决定封锁瓦良格号的航运通道。土耳其的这一举动,几乎使得这项计划陷入停滞。 运输过程中,徐增平不仅面临了政治压力,更有着巨大的经济负担。瓦良格号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他所拥有的资源在这场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已被几乎耗尽。 在这些压力之下,徐增平依旧坚定不移,通过与中国政府的沟通和协调,终于获得了土耳其的同意,让瓦良格号得以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次运输历时一年半,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从乌克兰到大连,经历了无数次的沟通与外交斡旋,最终,瓦良格号成功抵达中国。 这一切的背后,徐增平的智慧和毅力不可忽视,他不仅展示了商业上的天赋,更展现了在全球政治博弈中所需的冷静与果敢。 瓦良格号的成功引进,不仅是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更是中国崛起的象征。航母,作为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其背后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增加一艘战舰。在那一时期,拥有一艘航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的崛起,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单纯的陆地大国,而是有能力在全球海域施加影响的海洋强国。 在瓦良格号引进后的几年里,中国的航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2012年,中国自主建造的001型航母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航母时代的到来。这一成果背后,离不开像贺鹏飞和徐增平这样的人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瓦良格号的到来,开启了中国航母时代的序幕,也象征着中国在全球军事舞台上崛起的强大步伐。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决策,都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而这些无名英雄的背后,正是中国海军逐渐强大的动力。
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到那人耳
甜心萌熊仔
2025-04-10 08:05:51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