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个地主在家门口竟然碰见了一个年轻的女兵,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出于好心让女兵进了家门,女兵直接送给他一个孩子。
虽然突然间自己身边就多了一个孩子,但是王学文却并不反对。一方面是由于王学文本来膝下的孩子就比较少,其实王学文的妻子也没少给王学文生孩子,前面接连生了4个孩子,不过这4个孩子都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活活下来。
虽然让王学文夫妻备受打击,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终于在近期刚刚生下来了第5个孩子,这个孩子仅仅只有几个月大,所以夫妻二人把他看护的非常好,避免再出之前的意外。
就在这个节骨眼,红军竟然又送过来了一个孩子。当王学文得知这个孩子的背景之后,没有说任何拒绝的话语,决定把这个孩子留下来。
王学文的内心是清楚知道孩子父亲和母亲身份的,所以取名的时候就取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名字,叫做王继曾。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不希望孩子忘记自己父亲之前的荣光,能够继承他父亲的意志,顽强的活下来。
这个孩子的母亲不是一位普通人,当时的职务是红九军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他的父亲同样不简单,是我们红军西路军敌工部部长,父母的名字分别是曾日三和吴仲廉。
两个人在生下孩子的时候就知道现在的形势特别危急,如果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方面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方面孩子在他们的身边其实也很难活下来,这是他们内心清楚知道的。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就想着找一个可靠的人家,把孩子放在那里。经过当地同志的介绍之后,最终才选择了王学文。一方面是王学文家的条件还算不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王学文身边的孩子少,而且王学文对于革命工作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
事实也证明大家的选择没有错,王学文夫妻把王继曾一直带在身边,像是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与此同时,王学文也尽可能的隐瞒王继曾的身份,毕竟当时的形势并不轻松,不过后来还是让国民党知道了。
国民党得知王学文竟然敢收养红军的孩子,直接就把他给抓了起来。虽然被抓,但是王学文却并没有出卖任何人,也没有在监狱当中说明自己知道的一切。
吴仲廉夫妻二人将孩子托付之后就跟随部队一路转战。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后来的行动当中,曾日三在同敌人的战斗当中牺牲了。更加不幸的是,吴仲廉后来也被敌人抓了。
终于等到抗战胜利了,我们的同志将王学文从监狱当中给救了出来。吴仲廉的身份是比较特殊的,因此自然也就在短时间之内就脱困了。
后来等到解放了,吴仲廉的内心其实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孩子,所以就委托兰州军区帮忙去寻找。经过多方打听和寻找之后,最终找到了王继曾。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有所挽留,所以虽然万般不舍,还是让王继曾跟着部队的同志走了。
当部队的同志在王继曾离开的时候,还专门留下了600块钱。作为感谢王学文这么多年的付出,另外还送了一个匾,感谢他养育革命后代,并且还表示人们会记住他的贡献。
王继曾其实内心一直惦记王学文夫妻,吴仲廉也对这一对夫妻非常感激,所以后来就专门把王学文夫妻接到了浙江,安排在了一个福利院当中生活,如果所有事情都截止到这里,那么将会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
但接下来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整个社会处于动荡期间,所以很多人都因为这场浩大的运动受到了影响。吴仲廉由于身份原因,自然也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
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吴仲廉就在活动当中去世了。失去了吴仲廉的庇护,王继曾自然也就被下放,后来死于一场事故,王学文夫妻这时候自然也就无人照拂了,被迫回到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