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国航空工程师马凤山踏上了前往苏联学习轰-6飞机制造的征程,过程中,

蜀山史道道 2025-04-10 09:11:39

1959年,中国航空工程师马凤山踏上了前往苏联学习轰-6飞机制造的征程,过程中,苏联专家一直在强调不用记笔记,因为他们会将笔记送到中国,可谁能想到事后苏联直接不认账。

在刚刚建国的时候,我们的空军力量特别薄弱,更别提大型运输机和大型轰炸机这种天空上的博然大物。为了打破这种技术封锁,也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最终决定研发属于自己的大飞机。

但在这个领域和阶段,我们是从零开始的,这种情况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索着前人已经探索出来的经验往前走。说白了就是模仿其他国家的大型飞机制造经验,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而在当时全世界飞机主要有两个体系,第1个体系是美军为主的西方军事体系,第2个就是苏联。这两个体系完全不同,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关键细节的处理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而最终经过思考之后,我们决定向自己的老大哥苏联学习。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宝贵经验,我们派了很多的专家前往苏联学习,其中就有马凤山。马凤山和很多飞机制造相关方面的专家在1959年的时候一起赶到苏联,苏联对于这一次的任务也是比较重视的,派了很多的专家现场进行生产方面的讲座。

所有人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不仅在会议当中聚精会神的听讲,另外许多人都奋笔疾书,把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全部都记下来。虽然关键的理念和知识点可以通过理解记在大脑当中,但是一些关键的数据却根本记不住。

所以记到笔记当中带回去是最好的方案,但是当看到中国专家都在下面不断记笔记的时候,苏联的专家却专门提醒不用记笔记。并不是苏联害怕我们偷师,不想让这些珍贵的知识流传出去。

毕竟如果真的是这样想的,那么就不会答应帮我们培训人才,也不会举办这个专家的讲座报告会,所以其实最开始的苏联也确实是打算帮我们的。

而苏联专家之所以会多次强调不需要记笔记,是由于苏联专家已经得到了消息,等到学习结束之后,会把所有的笔记内容以及相关方面的资料全部都一并发给中国,既然相关的笔记和资料早晚会发到我们国家的,在听课的时候自然也就无需重复记笔记了。

听到对方的说法之后,很多人都将手中的笔放了下来,专心听苏联专家讲课,毕竟这些资料以后可以看到,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听讲,等回国之后可就听不到了,这其中只有一个个例,就是马凤山。

虽然对方一再强调这些资料随后都会发到国内,但是马凤山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坚持在自己的本子上记笔记,而正是由于他的坚持,让我们在大飞机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份笔记也直接被我国列为绝密文件,因为自从这些专家培训完回国之后,苏联方面就后悔了。答应给的笔记和相关方面的资料,一个都没有给。

虽然我们感觉到气愤,因为苏联答应好的事情竟然出尔反尔,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所有的资料都在苏联那里,总不能去抢。唯一让我们感觉到欣慰的就是马凤山把所有的试飞资料以及相关飞机的强度和总体资料全部都记得下来。

在笔记当中,马凤山记录最多的就是有关图16飞机的相关资料。马凤山记录的资料,对于后来我们研制属于自己的大飞机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轰六飞机从最初的研发到后来的改型,都是依托马凤山记录的资料作为最初的理论资料,此后马凤山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也参与许多大飞机的制造和研发过程,除了轰六之外,还有运8和运10等等。

后来也担任运8中型运输机相关技术总负责人,经过研发和改进之后,这款飞机也成功地成为了我们空军的主力运输机型之一,更是后来许多特种飞机改装的原型机。

不仅在科研力量上马凤山有巨大的贡献,其实我们国家后来的许多科学家在工作当中都会受到马凤山的影响,在工作当中追求精益求精,尤其是对所有的数字极为敏感,这些都是受到马凤山的影响。

马凤山一生都在致力于属于研发我们国家的大飞机,相信如果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飞机,以及我们的c919等大型客机面世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欣慰的。

0 阅读:101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