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亚当·波森:中国在中美关税博弈中拥有升级主导权,美国恐陷入类越战式的经济泥潭
2025年4月,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华进口商品加征超过100%的关税,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迅速将中美贸易摩擦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特朗普政府坚持认为,凭借美中巨额贸易逆差,美国牢牢掌握了“升级主导权”(Escalation Dominance),而中国处于战略劣势,无法有效反制。然而,这种自信看似强硬,实则隐藏着致命误判与盲目自大。
国际经济权威专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S. Posen)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这种逻辑不仅错误,而且危险。他运用博弈理论的视角,严肃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实际上将美国自身置于险境。贸易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美中贸易中,美国进口大量无法替代的关键商品,包括药品原材料、电子芯片和稀有矿产。一旦贸易彻底中断,美国国内经济将立即面临“滞胀”危机,产业供应链崩溃,通胀飙升、经济萎缩的噩梦场景恐怕难以避免。
所谓“升级主导权”概念并非简单地基于贸易顺差或逆差而决定,而取决于一方能否承受并驾驭持续升级所带来的经济损害。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供应链完备,且拥有较高的经济弹性与转移能力,可以较轻易地通过扩大内需和市场多元化缓解对美出口锐减的损失。相反,美国却会因关键物资供应断裂而遭受难以挽回的结构性损伤。
更具警示意义的是,这场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争,不仅危害美国经济本身,更侵蚀了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治理能力与信誉的信任,促使全球资本和企业逐渐远离美国,加速美国经济与国际市场脱钩的风险。这一切,如同当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一样,是一次极具灾难性的“经济版越战”,其负面影响或将远超决策者的预期。
波森的这篇文章,警醒人们必须深入理解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的互动逻辑,避免让政治短视与经济盲目自大将美国推入难以自拔的经济灾难。
经济学家亚当·波森指出,中国在中美关税博弈中拥有升级主导权,美国恐陷入类越战式的经济泥潭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正式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全面加征逾100%的关税,引发新一轮激烈的中美贸易战。在特朗普政府将此视为“强势谈判手段”的同时,国际知名经济学家、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所长亚当·波森(Adam S. Posen)发出强烈警告:真正拥有“升级主导权”(escalation dominance)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波森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最新专栏中指出,特朗普政府误判了贸易战的基本逻辑和结构性风险,正在将美国经济暴露在供应链断裂、通胀飙升和投资信心崩溃的多重冲击之下。他严厉指出:“特朗普发动的这场经济战争,本质上就是一场‘越战式的自毁性豪赌’。”
美国误判贸易战争的“手牌”结构:不是谁出口多谁就输波森首先批驳了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的说法。贝森特声称,中国“只持有一对2(a pair of twos)”,因为其出口远高于从美国的进口,因此“伤敌一千,自损甚微”。但波森指出,这种理解是将贸易战当成了零和博弈的扑克游戏,而现实中的贸易是正和博弈,每一方从中都获益,一旦切断贸易联系,两国都将受损。
他引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向中国出口1992亿美元商品和服务,而从中国进口总额达4625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2633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误认为“逆差越大,越不怕”,实则相反——中国失去的是“货币收入”,而美国失去的是本国无法有效替代的关键商品与中间品,后者带来的损失更为直接和长期。
中国具备“升级主导权”:弹性强、替代能力高波森强调,中国是一个拥有高储蓄率的顺差国家,其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广泛的替代市场和调整能力。即便美国市场关闭,中国仍可通过内需刺激或向他国转移出口实现缓冲。而美国作为高消费、低储蓄的逆差国家,其结构性依赖进口,尤其是在制药原料、半导体、电子元件、关键矿产等领域对中国产品存在高度依赖。
波森警告,若特朗普坚持切断与中国的贸易联系,美国将遭遇严重“供应冲击”(supply shock),引发70年代或疫情时期的“滞涨”(stagflation)局面——经济下滑与物价上涨同时发生,美联储与财政部将几乎无计可施。
关税政策“先打仗再找弹药”:战略顺序颠倒,极端危险波森将特朗普的经济行为比作“在没有武装好之前主动挑衅强敌”。他指出,美国当前尚未建立起足够的本土制造能力或稳定的替代进口渠道,却先发起全面制裁,等同于在战场上扔掉自己的枪械再冲锋。
他提醒,药品、汽车电子、国防工业等多个核心领域依赖的原材料若遭遇断供,短期内根本无替代品可寻,导致经济系统性失衡。这种“先脱钩后建设”的战略顺序,不仅不利于美国重建制造业,反而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反噬。
“谈判战术论”站不住脚: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压垮投资者信心对于部分白宫官员试图将此次关税行动解释为“谈判筹码”的说法,波森表示即便如此,其策略也“伤敌一千,自伤万分”。要让对方相信威胁真实,就必须制造实际伤害,这种策略会极大削弱投资者和公众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信任。
资本市场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将导致对美投资减少、债务融资成本上升、企业长期布局受阻。一旦美国政府被视为“不可信任的交易方”,即使后续有意谈判,也将难以获得有效回应。
结语:美国正陷入一场经济“越战”,失败将重创国家信誉波森在文章结尾引用了“越南战争”的比喻:一场原本可以避免、但在政治意志驱动下发动的长期战争,最终将耗尽国家资源、削弱对外信誉并引发国内信心危机。他写道:“这场贸易战若继续推进,美国将失去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作为全球经济领导者的信誉与影响力。”
他呼吁,美国若真有意摆脱对华依赖,应先大规模投资于本土产业升级与多元供应链建设,而非以极端方式制造经济震荡。他强调:“贸易战并不容易赢,尤其是当对手手握真正的升级主导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