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滨的“零关税论”,是真知灼见还是歪理邪说? 在中美贸易战的紧张局势下,社科院研究员贺滨提出的中国应对美国实行零关税的观点,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观点究竟是高瞻远瞩的智慧之策,还是背离现实的无稽之谈?我们不妨深入剖析。 贺滨的逻辑起点是基于贸易平衡的考量,他认为零关税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但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和天真。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绝非单一的关税因素所能决定。美国长期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这是其出于政治和战略目的的决策。美国政府担心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会威胁到其全球科技霸主地位,因此对诸多高端技术产品和关键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哪怕中国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也难以买到所需的高科技产品。这种人为的贸易限制严重扭曲了正常的贸易结构,阻碍了贸易平衡的自然实现。同时,美国国内的消费结构和储蓄率也是影响贸易平衡的重要因素。美国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消费、低储蓄习惯,使得美国市场对各类消费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够以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这就导致了贸易顺差的产生。所以,单纯地通过零关税来解决贸易不平衡,就如同在沙滩上建高楼,根基不稳。 从国家经济主权和产业保护的角度来看,关税是一个国家调节对外贸易、保护本国产业的关键手段。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和战略目标来制定适合本国的关税政策。如果中国对美国实行零关税,美国商品将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以美国的农业为例,美国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体系,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政府补贴的支持下,农产品成本极低。一旦零关税实施,美国农产品将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冲击中国农业市场,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大量中小农业企业和农户可能面临破产困境,进而影响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工业领域,一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由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零关税会使它们直接暴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必要的政策保护,这些产业很难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最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中。 在国际竞争的大棋盘上,零关税政策无疑是自缚手脚。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是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即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全球经济霸权地位。美国通过加征关税、技术封锁、贸易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试图打乱中国的发展节奏,限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提升。如果中国在此时选择零关税,就等于向美国示弱,放弃了自身的谈判筹码和战略防御手段。美国不仅不会因为中国的零关税而停止对中国的打压,反而会得寸进尺,进一步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在技术、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中国设置更多障碍,中国的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值得庆幸的是,相关部门及时采取行动。2025年4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布声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非实体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规定,自4月2日起正式撤销贺滨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外聘人员依法解除聘用关系,外聘专家合作关系自动终止。这一举措彰显了在国家利益面前,容不得半点含糊,专家学者可以讨论问题,但是不能罔顾事实、违背国家利益胡说八道。贺滨所在研究中心的撤销,也给其他学者敲响了警钟,学术探讨应基于国家立场和客观事实。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外交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博弈,中国必须坚定立场,采取合理有效的反制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而贺滨的“零关税论”,缺乏对复杂现实的全面考量,背离了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支持国家的政策,共同应对贸易战带来的挑战。
贺滨的“零关税论”,是真知灼见还是歪理邪说? 在中美贸易战的紧张局势下,社科院研
嬿静遥夜
2025-04-10 13:14:00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