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央视新闻了!”湖北襄阳,5岁小孩走丢,民警发现后询问他姓名,可万万没想到,小孩说话带着严重的口音,说自己姓jiao!可民警连续确认了几次,小孩都说不对!看到民警被小孩整懵了!路人全都笑了,网友:只要没有人贩子,孩子根本就不会丢!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湖北襄阳街头,一位民警蹲下身子,关切地询问走失的小男孩:“小朋友,你叫焦冲吗?是焦裕禄的焦吗?”小男孩焦急地解释:“不是焦裕禄的焦,是zao,找不到东西的找!”这如同相声一般的对话,让人觉得好笑的同时,也暴露出儿童安全问题。 孩子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清楚,万一走丢了,怎么才能向警察叔叔求助呢?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遇到的不是好心的警察,而是坏人,那孩子该怎么办? 4月5日傍晚,襄阳长虹路上,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走失了,他孤零零地蹲在墙角,十分可怜。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小张发现了这个走失的孩子,正准备上前了解情况。没想到,孩子先开了口:“警察叔叔,我找不着妈妈了!”但是,孩子的口音比较重,发音不太标准,他把想表达的“曹冲”说成了发音相似的“焦冲”,这让民警小张一时摸不着头脑,很难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经过一番努力,民警从小男孩说的“焦”字猜测到可能是“赵”姓,再从“赵”字引导到“寻找”的意思。最后,还是孩子突然想起来,记起妈妈曾经告诉他“走丢了要带路”。于是,孩子带着民警走了一段路,最终在一家超市的门口找到了正在焦急万分地寻找他的妈妈。 一个小曹冲因为枣阳方言的缘故,他的“曹”姓被北方口音的警察误听成了“焦”姓。这件原本有些搞笑的事情,在央视新闻播出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议论。许多网友说,他们也碰到过类似的方言交流问题。比如,有孩子把“鼓楼”说成类似“狗楼”的发音,导致警察以为他们要找宠物店。还有孩子用方言报地址,接线员听不懂,完全不明白“河坝子38号”到底在哪里。语言差异造成的沟通难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专家提醒大家注意,孩子在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同时接触方言和普通话,可能会造成混淆。这种混淆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无关紧要,但当孩子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清晰表达时,可能导致表达不清,延误救援,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更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是,不少家长觉得自己教过孩子“走散后要找警察叔叔”,但很少带孩子实际演练。有多少孩子知道警察局长什么样?能清楚地告诉警察叔叔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而不是只会叫“爸爸”“妈妈”?能记住紧急电话110,却不记得自己家住哪里?曹冲妈妈就说,她一直觉得小区很安全,没想到只是转个身买瓶水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令人担忧的是,每年全国走失的儿童数量超过20万。其中,绝大多数儿童走失的情况发生在家长短暂离开视线的五到十分钟内。这一情况提醒我们,相较于想象中“人贩子”的拐骗,监护人自身的疏忽大意才是更应该高度警惕的问题。 为了避免儿童走失事件再次发生,襄阳警方总结了实用的“防丢三件套”:首先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父母应每日引导孩子用清晰的普通话背诵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其次是进行情景演练,家长扮演陌生人,模拟可能发生的对话场景,例如使用“带你去找妈妈”或“给你买糖”等语句,观察孩子的应对反应。 最后是使用物理防丢措施,特别是在人流密集的场所,不能因为孩子年龄稍长就放松警惕,物理防丢绳依然很有必要。另外,家长们可以将家庭住址编写成简单易记的儿歌,或者制作包含紧急联系方式的“安全联系卡”,并缝在孩子的书包内,这些都是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社区民警抓住这个机会,开设了一个生动的“防走失小课堂”。他们用孩子们喜爱的奥特曼故事作为引子,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安全常识,特别强调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寻求身穿蓝色制服的警察叔叔帮助。对于被问到是否担心孩子们可能会指错方向的问题,民警小张笑着回答:“当警察的职责就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所指引的方向,代表着我们警察需要全力守护的地方。” 曹冲走失事件能顺利解决,民警的耐心和责任心很重要,社区的快速反应也功不可没。这件事也提醒大家,光说儿童安全教育还不够,要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建起一道牢固的安全保护墙。那么,我们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每个小细节里,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能保护好自己,不会轻易走丢呢?@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火到央视新闻了!”湖北襄阳,5岁小孩走丢,民警发现后询问他姓名,可万万没想到,
笔杆子说
2025-04-10 13:19: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