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卖掉唯一房产,换370万给海归儿子买婚房,并搬去跟儿子同住。女子经常跟儿媳吵架。儿子为维护妻子,在一次剧烈争吵后搬出去,断绝与女子联系。直到3年后,儿子为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让外婆找女子,让女子搬出去。女子要求儿子归还370万购房款,岂料儿子却说母亲给儿子买房天经地义,是母亲自愿赠与行为。女子将儿子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结果让人意外。 近日一起母子反目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揭示了当代中国家庭关系中的诸多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杨某的单亲母亲,为了给海归儿子小杨买婚房,她毅然卖掉了自己在东城区的唯一住房,将370万元房款转给了儿子,这笔钱对杨某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代表着她多年的心血和积蓄。 然而这份看似温暖的母爱却在婚后迅速变质,杨某搬进儿子的新房与小两口同住,但很快就与儿媳产生了矛盾,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许多中国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婆媳问题。 小杨在这场冲突中选择了站在妻子一边,他认为妻子是要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不能让她受委屈,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他完全忽视了母亲的感受。 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小杨带着妻子搬出了新房,与母亲断绝了联系,这一决定让杨某倍感心痛,她付出了一切却换来了儿子的冷漠对待。 三年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小杨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需要重新使用那套房子,但他并没有直接与母亲沟通而是通过外婆传话要求杨某搬出新房。 这个要求无疑是对杨某的二次伤害,她等待了三年盼望着与儿子和好,却等来了被赶出门的结果,心灰意冷的杨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将儿子告上了法庭。 杨某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求儿子归还当初的370万购房款,然而小杨的态度却让人大跌眼镜,他认为母亲给儿子买房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一种自愿的赠与行为。 这种观点在中国社会中并不少见,根据最新的《中国家庭财富报告》,中国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比例高达67.8%,这个数字反映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高度付出。 然而问题在于,这种付出往往缺乏法律保障,报告显示只有12%的家庭在父母出资购房时签订了书面协议,这就为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埋下了隐患。 在法律层面《民法典》对赠与行为有明确规定,根据第657条赠与需要有明确的意思表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明确表示"这钱不用还",那么就不能认定为赠与。 在这个案件中小杨无法提供母亲表示不用还钱的证据,相反微信记录显示他曾同意卖房还款,这些细节在法庭上成为了关键证据。 最终法院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判决,法官认定这370万元并非赠与而是借款,因此判决小杨必须全额返还这笔钱。 这个案例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矛盾,更是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婆媳问题,据统计,74%的婆媳矛盾源于"同一屋檐下的领地意识冲突"。 正如本案法官所言:"用法律划清界限,才能让亲情纯粹。"这句话道出了处理复杂家庭关系的关键,亲情固然重要但不应成为无底洞,法律才是最后的安全绳。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家庭关系,也许最好的"养老保险"不是房子,而是培养出独立、有爱心的子女,建立健康、互相尊重的家庭关系,你怎么看?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单亲妈妈370万给儿子买房后被拉黑)
北京,女子卖掉唯一房产,换370万给海归儿子买婚房,并搬去跟儿子同住。女子经常跟
粉墨叔叔登场
2025-04-10 13:23: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