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中就已经有了“清朝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的论述,有些人认为民国支持“元清非中国论”,但在民国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中,甚至提出了“中华民族形成于清朝”的论述。民国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钱穆确实都是“元清非中国论”的支持者,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将元朝和清朝定义为“中国历史上的沦陷时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亦持这一历史观。但无论是在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在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国历史教科书中,都认为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并非“华夏大地的沦陷时期”。 民国时期历史书怎么看清朝 抗战那会儿,中国正被日本欺负得厉害。为了让大家心里都装着国家,认同历史,民国政府特别在意历史书是怎么写的。这些历史书里,不光说了清朝帮中国定了多大的地盘,还讲了咱们中华民族在清朝时候是怎么凑一块儿的。 虽然那时候有些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比如吕思勉、钱穆,他们觉得元朝和清朝不算是中国,说是“中国被占了的时候”,但民国时候的历史书可不这么说。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管的时候,历史书里都说元朝和清朝是中国正经的朝代,可不是什么“咱们地被抢了的时期”。咱们拿抗战那会儿的历史书来说事儿,里面讲清朝的部分可不少。在《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那一章里,仔仔细细地说了清朝是怎么把咱们这片大地统一起来的:还没进关呢,就先收服了朝鲜和漠南蒙古;进了关,又把中国内地给统一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在位的时候,不光让西北的蒙古、回族、藏族,还有西南的各族都归顺了,给现在的中华民族打下了基础,还管着印支半岛上的那些小国家,让它们当附属国。 历史书里还特别提了一嘴,说清朝的地盘儿可比现在书上写的要大多了,东边一直到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了库页岛和朝鲜的东南边,再过去就是台湾和琉球;南边一直到南海的暹罗湾,还有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管着缅甸、暹罗、安南这些地方;西边过了葱岭,就是咱们说的帕米尔高原;北边挨着西伯利亚。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地盘儿最大,除了元朝,就是清朝了。 那时候的历史书为啥这么夸清朝呢?还不是因为日本占了东北三省和热河,还弄了个满洲国,外蒙古也成了苏联的小弟。要是历史书也跟着那些历史学家说“元朝清朝不是中国”,那学生们不就觉得“满蒙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了?这对咱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可没好处。 所以说,民国时候的历史书,虽然有些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官方上还是一口咬定清朝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还强调它对咱们现在国家地盘的影响。这样的历史说法,能让大家更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也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里,帮咱们国家保持了统一和稳定。谢谢大家看我写的东西,咱们一起读历史、看名著,每天都有新发现。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中就已经有了“清朝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的论述,有些人认为民
幽谷清风拂
2025-04-10 15:33:3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