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60岁魏忠贤假传圣旨,将21岁李成妃软禁,断水断粮20天。第21天,

何以为知吖 2025-04-10 15:35:32

1626年,60岁魏忠贤假传圣旨,将21岁李成妃软禁,断水断粮20天。第21天,太监进门收尸,却看见一个女人精神饱满,坐在房间里梳妆,太监顿时吓了一个哆嗦:“你是人是鬼?” 李成妃出身于明朝一个中等官宦家庭,家风淳朴但不显赫。她年少时因貌美且知书达理而被选入宫中,成为众多宫女中的一员。天启年间,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在一次宫中游赏时偶然遇见了她,被她的温婉气质所吸引。不久后,李成妃便被宠幸,从普通宫女一跃成为备受关注的妃子。 这位年轻的皇帝对李成妃格外钟情,不久后她便有了身孕。当时的明朝宫廷中,权力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原本应由皇帝一人独揽朝政,却因熹宗年轻且沉迷木匠活而疏于政事,导致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逐渐坐大。魏忠贤原是熹宗生母李太后的亲信,借着这层关系,在朱由校继位后更是权势熏天。 李成妃在这复杂的宫廷环境中顺利产下一名女婴,取名怀宁公主。 然而好景不长,怀宁公主在出生仅三个月时突然高烧不退。尽管太医院使出浑身解数,却依然无力回天,小公主不幸夭折。 就在怀宁公主离世后不久,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大地震。这场灾难导致无数百姓死亡,财产损失惨重。在那个迷信盛行的年代,人们总喜欢将自然灾害与某些不祥之人联系起来。魏忠贤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明熹宗耳边低声密语,暗示怀宁公主的夭折与这场地震或许并非巧合,而是上天对宫中"不祥之人"的警示。 在魏忠贤的巧言蛊惑下,明熹宗很快就将李成妃打入了冷宫。刚刚失去爱女又被贴上"不祥"标签的李成妃,一夜之间从备受宠爱的妃子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灾星"。 几个月后,因为魏忠贤逐渐清除了后宫中的其他妃子,而皇后身体一直不佳,无法正常侍奉皇帝,导致明熹宗身边缺少女伴。这时有人提醒皇帝还有一位李成妃被关在冷宫,于是她得以重见天日。 这段冷宫经历让李成妃深刻认识到宫廷生活的残酷无情。出狱后的她不再只是一味依赖皇帝的宠爱,而是开始向宫中年长的宫女和嬷嬷学习生存之道。她不仅学会了在各处秘密储藏食物,还巧妙地结交了一些地位不高但能够获取信息的宫人。 万历四十八年,朱由校登基继位,到了天启六年,此时的魏忠贤已年近60岁,却权势滔天,俨然成为朝中实际掌权者。他控制东厂和锦衣卫,培植"阉党"遍布朝野,排除异己手段狠辣。 魏忠贤不仅掌控朝政,后宫中也渗透了他的眼线。宫女太监大多受其指使,就连皇帝的起居饮食都在他的监视之下。21岁的李成妃在重获自由后,本想低调做人,但她心地善良,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和她一同被打入冷宫的姐妹。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成妃在陪伴明熹宗时,提及那位同样被关在冷宫的妃子,委婉请求皇帝能够开恩将她释放。明熹宗政务繁忙,对后宫之事并不太上心,便随口应允了此事。这一举动却犯了魏忠贤的大忌,因为那位妃子正是被魏忠贤亲自下令打入冷宫的。 魏忠贤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认为李成妃此举是在公然挑战他的权威。于是决定假传圣旨,将李成妃再次打入冷宫。 1626年,几名凶神恶煞的太监突然闯入李成妃的寝宫,宣称奉旨将她押回冷宫。李成妃虽有所准备,但事发突然,来不及做任何申辩就被强行带走。与第一次不同,这次魏忠贤安排人严密看守冷宫,并下令断绝一切给养,不准任何人送水送食。 魏忠贤算准了一个人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下最多能活十天左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特意等了20天,然后派一名心腹太监前去冷宫收尸,准备秘密处理掉李成妃的遗体。 那名太监小心翼翼地推开尘封已久的冷宫房门,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李成妃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正神态自若地坐在铜镜前梳理着自己的长发,气色看上去虽有些憔悴但精神奕奕。太监吓得浑身颤抖,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是人是鬼?" 李成妃从容地回应,言语中暗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护佑,因此才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实际上,她在第一次被关入冷宫后便吸取了教训,在宫中各处秘密储藏了干粮和其他易于保存的食物。此外,她还巧妙地利用冷宫房间一处破损的屋顶,收集雨水和夜间的露水解决饮水问题。 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快传到了魏忠贤耳中,让这位权倾朝野的太监总管十分震惊。迷信的魏忠贤认为李成妃一定有神明庇佑,才能在断水断粮的极端环境中存活21天之久。他害怕若继续迫害李成妃,可能会招致不详,于是不得不命人将她从冷宫释放出来。 从此以后,魏忠贤不再敢为难李成妃,甚至暗中嘱咐宫人善待她。李成妃也因这一"神迹"在宫中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尊重,其余宫妃太监对她敬而远之,不敢轻慢。

0 阅读:1138

猜你喜欢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