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幸趁着《不说话的爱》路演机会采访了导演沙漠,从《开拍吧》名噪一时,拍摄的同名短片《不说话的爱》好评如潮,打动百万人的心。当终于有机会让他去将短片拍摄成长片时,他经历了怎样的创作心路?才有了清明档豆瓣评分最高分的《不说话的爱》,也是再度给观众会心一击的暖心佳作。而作为演员的张艺兴又是如何参与到电影创作中来,并给予了导演哪些惊喜?电影不说话的爱
本次导演采访将分为两篇,本篇着重聚焦导演沙漠的创作历程,谈论下《不说话的爱》,也是我心中春节档后最大黑马作的起源过程。
通过这次采访可以很直观看出,导演沙漠心中始终是装着观众的。所以他说将《不说话的爱》拍摄成长片的时候,他会完全换了一种创作思维去创作,目的就是能让普通人跟听障群体都能去欣赏这个作品。而且它是基于现实的故事,又能离现实离地一点点,保证电影具备足够的戏剧张力。
事实上《不说话的爱》也做到了。电影底色是爱,也是聚焦听障人群的真实现状,但同时也有犯罪元素的融入,更关键的,这种犯罪元素也是基于听障人群处境,导演表示全国采访了很多听障人士,然后在这个采访的过程中导演及创作团队收获到了一种真实的反馈。就是听障人群容易陷入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境里,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容易被骗,甚至都没觉得自己犯罪。可能就以为帮了一个朋友的忙,结果就导致自己受到困扰跟惩罚。于是这才有了电影里犯罪跟现实的融合,一方面让《不说话的爱》张力十足,一方面更是现实意义跟人文精神的体现。
当然,拍摄听障人士同样很难避免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且平视。导演沙漠在此次采访中就一直强调,不想去制造猎奇,而是要拍出人性的光芒。导演表示在这几年大量的采访听障人群,当真正的做到了平视与尊重,他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们充满了向阳的生命力。所以导演一直以来践行的,就是把这种现实感受放到影片里。
我们在《不说话的爱》前半段,尤其是在很多跟听障人群有关的场景里,都看到了对听障人群的呈现他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比如听障人群在麻将馆打麻将,吵吵嚷嚷、也会争执,这本质上就是真实的呈现听障人群,真正的尊重就是把他们当作普通人一样在拍。
在展现听障群体真实生活图景的同时也会让我们看到,他们底色的温柔。比如当木木出现,吵架时的怒吼都变成了笑脸。这让我们更直观感受到他们的良善。再比如小马爸爸要搬家,大家有爱送别。以及小马爸爸去宾馆工作,也是听障人士之间的帮助与引荐。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听障人群从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向阳生活。而且因为他们的特殊性,他们间的联系跟感情更为密切。
可以说,导演沙漠在拍摄时,始终是秉持着温柔的底色,践行着他此前曾提出的“浪漫现实主义电影”的基调,所以拍摄《不说话的爱》,是基于现实,但又不是完全纪录片的形式,而是以一种电影化的形式来呈现。从视听语言到光影效果,从特写到画面,让电影保持着节奏同时,又呈现了足够美妙、足够治愈,足够温暖的瞬间。让观众真正的共情与角色,让观众真正的认知与了解听障群体。其实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他们可能就置身我们其中,只是你不知道。
而《不说话的爱》的现实意义,是在电影的美好治愈,扣人心弦之外,真正做到让我们以平等尊重的视角看见他们、了解他们。正如电影的宣传语所说那样。世界可以无声,但我们永远有爱。而无声的爱,也可以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