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位获得索菲亚奖的中国工程领域女科学家庄晓莹,豪取1300万奖项奖金!被无数外国企业挽留,但她还是毅然决定留在国内发展。 庄晓莹出生在上海周边的小山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虽然吹遍全国,但她家条件还是挺艰苦的。 邻居都劝她父母,女孩子早点找个好人家嫁了,可她父母偏不,硬是咬牙送她上学。 庄晓莹也争气,学习成绩那叫一个棒,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 要知道,那时候土木工程专业可基本都是男生的天下,一个女孩子能在这专业站稳脚跟,难度可想而知。 可庄晓莹不仅没被吓倒,还连续三年拿到奖学金,本科毕业论文更是优秀得让人眼前一亮。 后来,她又拿到了去英国杜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在国外,她的才华更是藏都藏不住,论文年年获奖,在英国工程计算力学协会都小有名气了。 按道理说,在国外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可庄晓莹心里一直惦记着祖国。2010年,她拿到博士学位后,没贪恋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到同济大学任教。 回到国内后,庄晓莹一心扑在科研上。 2015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评选,这个奖可不一般,每两年才评选一次,面向全球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奖金丰厚不说,获奖者还能在德国创办自己的研究室。 庄晓莹凭借在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研发及其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研究成果,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获奖。她研究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那作用可太大了! 在土木工程里,能让材料更结实耐用;在航空、汽车领域,也能发挥大作用,像她研究的纤维材料,要是用在混凝土里,混凝土性能能大大提升; 还有自修复材料,能让混凝土自己“疗伤”,延长使用寿命。 很多人不理解,国外给出那么好的条件,庄晓莹为啥要拒绝呢? 在我看来,这就是她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在起作用。她从小看着家乡的变化,就想着以后能为家乡、为国家出份力。 上学的时候,看到上海那些高楼大厦、大桥的建设,她就立志要在土木工程领域干出一番事业。这份初心,她一直没忘。 在国外深造,是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而回到国内,才是真正把所学用在刀刃上,为自己的国家搞建设。 2018年,庄晓莹又获得了“德国海因茨·迈耶 - 莱布尼茨奖”,之后也是奖项不断。她在同济大学一边搞科研,一边培养学生。 因为她的影响力,越来越多国外学子来中国留学,为我国科研注入新力量。从庄晓莹的经历能看出,咱们国家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像庄晓莹这样的科学家,选择留在国内,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相信在这些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在科技领域肯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未来一片光明!
如果是科学家回来,肯定欢迎。但最近有这么一对华裔夫妻学者
【220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