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因为说白了,压根就是歪打正着,本来是技术不够,结果变成了抄近道超车。 谈到中国的轰炸机,轰-6系列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最近几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轰-6N型号。 它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最显眼的变化就是机头多了一根空中加油管。 别小看这个改动,它让轰-6N的航程变长了不少,加满油后据说航程能达到1万公里以上,这意味着它第一次摸到了洲际飞行的门槛。 算得上半只脚踏入了战略轰炸机的行列,轰-6N还调整了机腹设计,取消了内置弹舱,换上了一个半埋式挂点,这让它携带新型远程武器的能力大大增强。 其实在轰-6N之前,轰-6K就已经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了,它换了更强的发动机和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关键是能发射远程巡航导弹。 让轰-6从以前只能扔炸弹的角色,变成了能在防区外发动精确打击的多面手,这种导弹发射能力的提升,是后续轰-6N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为什么咱们国家会对一款源自20世纪60年代苏联图-16的设计,反复进行这么多改进,说白了,有段时间咱们在研制全新大型轰炸机方面确实遇到了困难。 技术和工业基础需要积累,与其干等着不如先把手头的轰-6潜力挖尽,确保空中打击力量不断档。 通过这些升级,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熟悉现代化轰炸机操作和维护的人才。 当然大家还是更盼着传说中的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能早日问世,根据一些消息,它的性能远超现在的轰-6系列。 不过即便轰-20来了,经验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轰-6K和轰-6N可能也不会马上退休,它们很可能会和新战友形成高低搭配。
福建舰可能存在的三组燃气轮机动力,位于舰身前部,中部和后部。福建舰作为我国第一艘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