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中国飞行员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呢?答案其实与中国民航飞行员的培养体制密切相关。 先说结论,目前中国民航飞行员的培养标准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飞行员短缺的现状。从表面看,高标准能保证飞行员素质,但这也极大限制了可选人才的范围。 我们对比中美两国的情况,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在美国,飞行员是稀松平常的职业,类似高级点的司机;而在中国,民航飞行员可是绝对的金领,处于工薪阶层金字塔顶尖。美国民航业发达,遍地小机场,近百家航空公司,对飞行员需求大,且要求不高,据说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很多美国飞行员靠卖血维持生计,电影《萨利机长》也反映了他们收入低、生活困难。在中国却截然不同,前些年经济火热时,民航飞行员极度稀缺,各大航空公司为抢人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从国外挖人,飞行员工资让普通人难以企及。 回到中国飞行员的培养选拔。我自己就参加过航空公司从高一开始的飞行员苗子选拔,印象非常深刻。这种选拔严苛得近乎苛刻,基本按战斗机飞行员初选标准执行。比如身高体重都有严格限制,太高太矮、太胖太瘦都不行;身上不能有任何伤疤,牙齿必须齐整,还有含口水低头张嘴不能漏水的奇怪。最难的是视力,用的是移动字符的 C 字表,绝大多数人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我们班当时只有一个同学通过了前面几项选拔,可最后还是因为太瘦被淘汰了。整个县城每年能通过体检的也就二三十人左右。通过体检后,高考文化分达到艺术生标准,再去民航高校学习,还要去澳大利亚深造两年。 有人可能会觉得,高标准选拔能保证飞行员的安全和专业能力。但实际上,民航飞行员真的需要这么高的标准吗?很多体检指标都是针对战斗机飞行员高过载情况的,可开民航飞机哪有那么高的过载呢?从这方面看,民航飞行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并不比普通乘客高太多。就好比考 C1 驾照如果用 F1 的标准,那全中国能拿到汽车驾照的人也没几个了。 以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民航业规模小,主要服务少量高端出行需求,民航系统参照军事化管理模式,空域由空军管理,飞机飞行和航线规划都得听空军的,飞行员选拔也参照军机标准。这就导致中国民航成本居高不下,飞行员工资高,空姐工资高,飞机大多依赖波音空客价格贵,空域和航线还严重受限,机票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看似现在高成本能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但从长远看,这限制了民航业的发展。现在中国民航体制其实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了。
中外舰闻🇫🇷BRF2号舰海试老欧洲的新补给舰大多还是漂亮的
【1评论】【2点赞】
生活
就跟八十年代的出租车司机一样
用户13xxx94
还有多少五六十年代的规定现在都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