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伤残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

南笙的墨舞 2025-04-10 18:12:57

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伤残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然拿布条把自己和英雄绑在了一起,这是为何呢? 1972年6月1日,一场简单的婚礼在海军部队举行。新郎是一位身着军装的战斗英雄麦贤得,新娘是一位扎着两条辫子的公社妇联干部李玉枝。 这是一场没有鲜花和喜字的革命婚礼,现场只有一群穿着军装的战友,见证着这对新人的结合。婚礼上的李玉枝脸上泛着红晕,安静地站在麦贤得身边。 主持人介绍完两人的身份后,战友们纷纷要求新人介绍恋爱经过。李玉枝害羞地说这都是组织安排的,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了。 随后,战友们又要求新人表演节目。麦贤得挺起腰板,唱起了京剧《沙家浜》,唱到一半忘记了歌词。 李玉枝也表演了一段京剧《智取威虎山》,表达了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的决心。婚礼在战友们的祝福声中结束。 当天晚上,新房里发生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李玉枝拿出一条布带,将自己和麦贤得绑在了一起。 这一幕若是被外人看到,一定会觉得十分不解。一对新婚夫妻,为何要用布条绑在一起?这个新娘是否有些太过谨慎? 事实上,这个看似奇怪的举动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婚姻,而是一个年轻姑娘对革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的伤情状况,需要有人日夜照看。如果癫痫发作时得不到及时救助,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李玉枝用布条将两人绑在一起,就是为了能在丈夫发病时第一时间发现。这种看似简单的办法,体现了一个军人妻子的细心和责任感。 这个特殊的新婚之夜,没有浪漫的烛光,没有甜蜜的絮语。有的只是一个23岁姑娘对革命军人的无声承诺。 这个承诺不仅仅是对一个伤残军人的照顾,更是对一段特殊婚姻的责任。这个年轻的姑娘,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家属。 战友们都说,李玉枝不仅嫁给了麦贤得,更是嫁给了一份责任。而这个看似不寻常的新婚之夜,正是这份责任的开始。 在讲述李玉枝的选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麦贤得的英雄事迹。1965年8月5日,国民党海军派出潜舰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中国人民海军及时发现并派出南海舰队迎击。 麦贤得所在的护卫舰在战斗中被击中,主机受损。当时他被弹片击中前额,失去知觉陷入昏迷。 在这场激烈的海战中,麦贤得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受伤后,他忍着剧痛继续坚守岗位,检查每一根管路和每一个螺丝钉。 但是战功的背后,是无法改变的伤残。由于弹片击中脑部,加上救治延误,麦贤得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情况,决定帮助他组建家庭。先后为他介绍了三位姑娘,但都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而未能成功。 1971年,组织找到了时任公社妇联干部的李玉枝。工作人员将麦贤得的情况和盘托出,表示尊重她的选择。 李玉枝提出要先见见麦贤得。在海军的一个会议室里,她见到了正在打乒乓球的麦贤得。 这次见面很短暂,麦贤得的回答也很简单。但李玉枝看到了一个需要被照顾的英雄战士。 消息传出后,身边的人都来劝说李玉枝。有人说不要嫁给残废,有亲戚说不要拿终身大事冒险。 但李玉枝的父亲支持她的决定。在他看来,麦贤得是为国家和人民负伤,应该得到照顾。 两人开始了通信往来。李玉枝每次都会写上几页纸的长信,而麦贤得则是请人代笔或者自己歪歪扭扭地写几个字。 她的选择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对革命军人的责任。这个23岁的姑娘,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了一位为国献身的英雄。 这样的选择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要承担起照顾一个重度伤残军人的重任。但李玉枝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路。 婚后的生活并不轻松,李玉枝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应对丈夫的癫痫发作。第一次遇到麦贤得发病时,她完全不知所措。 但这个坚强的女性并没有退缩,而是开始自学医护知识。她阅读了大量医学书籍,向专家和病人家属请教经验。 李玉枝逐渐掌握了丈夫身体变化的规律,学会了如何照顾癫痫病人。一年后,她的救护水平已经能够媲美专业护理人员。 为了能在夜间及时发现丈夫的病情变化,她想出了用布条将两人绑在一起的办法。这个简单的方法,让她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丈夫的异常。 生活中,李玉枝还要面对丈夫的情绪问题。由于脑部受伤,麦贤得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变得暴躁。 但她总是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劝导丈夫。每次吃药时,她都会把开水放凉,告诉丈夫吃了药才能更好地保卫祖国。 在家庭关系方面,李玉枝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她主动向孩子们介绍父亲的英雄事迹,展示军功章和荣誉证书。 她还特意选择了8月6日作为麦贤得的生日,因为这是他在海战中立功的日子。每年这一天,她都会精心准备,让全家人欢聚一堂。 1986年,一封来自湖北的信让这个家庭备受感动。那是一群团员青年写来的感谢信,他们从画报上看到麦贤得的故事,被这对夫妻的事迹深深打动。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南笙的墨舞

南笙的墨舞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点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