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马超病重,他急忙上书刘备,对他说:"我全家200多人都被曹操杀了,我死之后就只剩我弟马岱了,如今我只能把他托付给陛下您了。"刘备看到马超将死,终于对他放下了戒心。 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蜀汉政权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年的蜀汉,刘备刚刚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击败,损失惨重。 刘备带领残兵退守白帝城,蜀汉的军事力量遭受了重创。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蜀汉的重要将领马超却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病重不起。 马超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立即上书给刘备。这封奏疏的内容虽然简短,却包含了极其沉重的家族悲剧。 马超在奏疏中提到,他的家族曾经有二百多人,但都惨遭曹操杀害。如今马氏一族仅剩下他的从弟马岱一人。 马超将死之际,最牵挂的就是马岱的未来。在这份奏疏中,他恳请刘备能够善待马岱,让这位年轻的将领能够继承马氏一族的血脉。 从马超的这封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马氏家族命运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源于他与曹操之间的深仇大恨,更源于对马岱未来的担忧。 马岱作为马超的从弟,一直追随马超南征北战。在马超投奔蜀汉后,马岱也随之加入蜀汉阵营,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 马超之所以特别提及马岱,不仅因为马岱是马氏一族仅存的血脉,更因为马岱继承了马超的军事才能。在此之前,马岱就已经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不俗的军事才华。 马超临终托付马岱一事,反映出当时蜀汉政权内部的微妙关系。作为外来投奔的将领,马超始终希望能为马氏一族在蜀汉找到一个稳固的位置。 在这份奏疏中,马超的语气显得格外谦卑。他称自己的家族为"卑微的宗族",这种表述方式体现了他对刘备的恭敬,也反映了他对马岱未来的深切期望。 章武二年十二月,马超带着这份牵挂离开了人世,享年仅四十七岁。这位曾经威震凉州、名震天下的"神威天将军",最终也难逃命运的安排。 马超的这封临终奏疏,不仅是一份托孤之书,更是一份见证蜀汉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一个显赫家族的衰落,也记录了一位名将的最后心愿。 马超投奔刘备之前,曾是西凉地区赫赫有名的诸侯。他与韩遂共同割据凉州,手下兵力多达十余万,势力之大足以与曹操分庭抗礼。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率军与曹操展开激烈交锋。这场战斗中,马超表现神勇,甚至将曹操逼入绝境,若不是许褚及时相救,曹操很可能已经命丧潼关。 然而,实力强大的曹操并未就此罢休。他采用离间计,成功挑拨了马超与韩遂的关系。 这场政治较量的结果是马超失去了在凉州的立足之地。西凉军阀势力的分裂,让马超不得不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马超先是投靠了据守汉中的张鲁。但张鲁对这位來自西凉的名将心存疑虑,始终对他保持戒备。 在汉中的日子并不好过,马超不得不再次寻找出路。此时的刘备正在积极拓展势力,这为马超提供了新的机会。 公元214年,马超正式投奔刘备。对于这位曾经的凉州霸主,刘备表面热情相待,实则内心充满警惕。 但马超的表现很快打消了刘备的顾虑。他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特别是在对付羌人和氐人的战斗中,马超的表现更是出色。他善于处理边境少数民族事务,为蜀汉稳定了西部边疆。 随着时间推移,马超在蜀汉军中的地位逐渐稳固。他先后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征西将军等重要职务。 刘备对马超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最初的提防到后来的倚重,马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刘备的信任。 这种信任在马超临终托付马岱时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马超的请求,刘备完全放下了戒心。 事实证明,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马岱后来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在诸葛亮北伐时屡立战功。 马超的一生经历了从诸侯到臣属的转变。这个过程虽然充满坎坷,但他最终在蜀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比于其他投奔蜀汉的武将,马超的经历更具传奇色彩。他从一个独立的军阀转变为蜀汉的忠臣,这种转变体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 在加入蜀汉后,马超始终恪尽职守,未有二心。这种忠诚不仅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也为马氏一族在蜀汉赢得了一席之地。 马超死后被安葬在陕西勉县的定军山下,这个位置的选择极具深意。他的墓地与诸葛亮的墓相距仅一公里,两位蜀汉的重臣即使在死后也保持着某种联系。 马超的墓冢采用了典型的汉代覆斗型设计,整个墓冢周长达到90米,高度有8米。墓前立有一块碑石,上面用隶书刻着"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几个大字。 在马超去世五年后,也就是公元227年,蜀汉发生了一件与马超墓地有关的重要事件。当时,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途经马超墓地时特意停下来举行了祭奠仪式。 这次祭奠的意义非常重大。诸葛亮不仅让马岱在墓前挂孝,自己还亲自到墓前祭拜。这个举动极大地激励了蜀汉将士的士气。
公元263年,三国西蜀后主刘禅投降,马超后人为了保住马氏血脉,马超堂弟马抗未同刘
【4评论】【6点赞】
江东豪客
阿塞拜疆的马克西米诺家族
ClearLove
刘备从来就没重用过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