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领导: 1950年春,南海之滨硝烟弥漫,一场决定海南命运的战役悄然打响。渡海作战,困难重重,谁能带领部队突破敌军防线,解放这座南方岛屿?他的决策又如何扭转战局?答案指向一位名字或许鲜为人知却功勋卓著的将领——王东保。 王东保,1915年出生在江西吉水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年头,农村日子不好过,家里靠种地勉强糊口。王东保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风吹日晒,练就了一身力气,也让他早早明白生活的苦。1929年,他亲眼看到地主欺压佃农,心里憋着一股气。次年,红军来到吉水,军旗迎风招展,战士们斗志昂扬,这让15岁的王东保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他二话不说加入红军,成了红一军团师部宣传队的一员。刚入伍时,他个子瘦小,但干劲十足,扛着宣传旗走村串户,嗓子喊哑了也不歇着。从那时起,他的人生就跟革命紧紧绑在了一起。 王东保在红军里不是光喊口号的宣传员,很快就有了新任务。他被调到红四军十一师当勤务兵,还给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干过一阵子杂务。每天早上打洗脸水,收拾文件地图,他虽然干的是小活,但眼睛可没闲着,慢慢摸索出了军事指挥的门道。后来,他被选进红一军团青年干事学习班,学成后当上了炮兵营连指导员,正式走上战场前线。长征那会儿,他跟着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头,但意志硬得像石头。到了陕北,他先后干过八路军的组织干事、营教导员、团政委,一步步从基层爬上来,实战经验和领导能力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一打响,王东保就成了战场上的主力干将。东北的秀水河子战斗,他带着部队夜袭敌军,靠着近战和奇袭,一口气干掉敌人一个团、一个营加两个连,缴获的物资堆成山。四平保卫战,他领着七旅死守阵地一个多月,敌军轮番进攻都没能讨到便宜,为我军争取谈判时间立了大功。中央军委还专门发了通令表扬他。后来,他升任43军127师师长,带队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广州、容县、玉林等地,还在追击白崇禧残部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这些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下打硬仗,也为日后指挥海南岛战役攒下了本钱。 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任务砸到了王东保肩上。这仗不好打,他的部队大多是东北来的陆军,压根没见过大海,更别提渡海作战了。敌军呢?有飞机、有军舰,装备比我军强了好几倍。王东保心里清楚,光靠勇气不行,得有硬招。他先组织部队搞海上训练,从游泳开始练起,再到划船、开船,最后到海上打靶,一步步来。战士们晕船吐得七荤八素,他就在岸边盯着,鼓励大家咬牙坚持。两个多月下来,部队硬是从旱鸭子变成了能打海战的精兵。 1950年3月31日傍晚,战役正式开打。王东保带着3733名官兵,坐着88艘木船,准备横渡琼州海峡。船队分成左、中、右三路,编队走得有板有眼。渡海路上,敌军的飞机炸、军舰拦,火力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我军靠着灵活机动,硬是击退了三艘敌舰。4月1日凌晨,先头部队登上海南岛,一路猛冲,砸了10多个碉堡,干掉两个连的敌军。龙虎坡战斗中,王东保指挥部队全歼敌军一个主力团,撕开了“伯陵防线”的口子。白沙门岛战斗更惨烈,两个连跟敌军血拼了一天一夜,全连牺牲,硬是给后续部队铺平了路。战役打下来,海南岛彻底解放,王东保的指挥功不可没。 战役结束后,王东保没闲着,被任命为海口市警备区首任司令员,带着部队帮地方搞治安整顿,把乱糟糟的局面理顺了。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这荣誉是他几十年出生入死的回报。到了和平年代,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牺牲的战友,尤其是白沙门岛那两个连的弟兄。为了纪念这些英雄,海南人民修了纪念碑,朱总司令还亲笔题了“渡海英雄永垂不朽”。晚年的王东保常去碑前站着,盯着那几个字看半天,像是在跟老战友们说说话。他的故事,也成了后人敬仰的财富。
1950年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领导: 1950年春,南海之滨硝烟弥漫,一场决定海
文山聊武器
2025-04-10 18:14:00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