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碑文引发大血案。公元818年,大唐名将李愬帐下猛将石孝忠,在被关押的大牢中杀死多位狱卒,引发唐宪宗震怒,并亲自审问。原来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儿子吴元济出兵攻占鲁山、襄城、并杀死朝廷官员,唐宪宗派名将李愬征讨,李愬率部攻占蔡州城。生擒吴元济。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吴元济没经过朝廷同意就当了老大,还想扩大地盘,甚至都威胁到了东都洛阳。这可把唐宪宗惹毛了,他立马派了名将李愬带着大军去收拾他。 打了整整三年硬仗,李愬想了个好办法,在一个冷得要命的冬夜里,突然偷袭了蔡州城,把吴元济给活捉了。这一仗打得真是漂亮,让唐宪宗的地位更加稳固,也让那些想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老实了不少。 打完仗后,唐宪宗让文学家韩愈写了篇《平淮西碑》,讲讲这场大战有多重要。可韩愈写的文章里,李愬的功劳提得太少了,这让李愬的手下石孝忠很不爽。石孝忠一激动,就在牢里杀了几个狱卒,这事儿一下子就传开了,闹得沸沸扬扬的。 唐宪宗一听这事儿,火冒三丈,立马亲自来查。为了安抚军中的情绪,他下令重写碑文。 这件事不光看出了文官和武将之间的不合,也显示了唐宪宗处理这种棘手局面的本事。虽然石孝忠的所作所为让皇帝发了大火,但重写碑文这事儿,多少也让两边的关系缓和了点。从此以后,这事儿就成了历史上权力斗争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一个经典故事。
曹操:啊?对对对,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2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