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上海外滩。27岁的年轻人手里攥着一台索尼摄像机,价值两万多。那是他父亲买的,而他的月薪只有150元。少年时代,他的家庭曾是城市首富,后来家道中落。2000年后,他的稿费收入惊人,偶尔单日破万——要知道,那可是2000年,普通人的月薪不过千元。那时的杂志如日中天,翻开任何一本,几乎都能看到他的名字。那是纸媒的黄金时代,一个普通人靠写字就能逆袭的年代。 这段自述像一颗时间胶囊,炸出了多少人的回忆。1997年,两万块的索尼摄像机是什么概念?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十年才买得起。月薪150元,却敢玩高端设备,放现在相当于月薪3000的年轻人用着两万的iPhone,违和感拉满。但这就是那个魔幻又充满可能的年代——贫富差距巨大,但机会也赤裸裸地摆在眼前。 2000年前后的杂志行业,就是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一篇爆文能让人一夜成名,稿费单日过万,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堪比头部网红直播带货。那时候没有算法推荐,没有流量焦虑,编辑认的是真才实学。文字能直接变现,且变现效率高得吓人。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纯靠写字就能买得起房,但那个年代,真的可以。 家道中落的设定更让人唏嘘。从首富之子到月薪150元,再到靠稿费翻身,这剧情放现在能拍成励志短剧。那个年代的人对财富起伏的承受力极强,跌倒了就爬起来,没那么多矫情。现在的年轻人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稍微失业几个月就焦虑到失眠,可那个年代的冒险精神去哪了? 纸媒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但内容的本质没变。当年杂志上的文字和今天的短视频一样,核心都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区别在于,那时候的竞争是编辑部的案头斗争,现在是算法里的生死时速。有人说现在写文章不赚钱了,可真正会写的人,早就转型成了自媒体大V、剧本杀作者、短视频文案——文字的价值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个战场。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红利,90年代下海,2000年写杂志,2010年做淘宝,2020年玩短视频。抓住机会的人,都活成了传奇。问题从来不是“时代不行了”,而是“你准备好了吗”? 观众姥爷们怎么看?你们经历过纸媒的黄金时代吗?或者,你们现在正站在哪个时代的红利风口上?
1997年,上海外滩。27岁的年轻人手里攥着一台索尼摄像机,价值两万多。那是他父
凌春随心生活
2025-04-11 04:11:28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