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就是肝郁?看看《伤寒论》怎么说?《伤寒论》中针对烦躁的辨证论治极为丰富,涉及

东世评健康 2025-04-11 07:18:49

烦躁就是肝郁?看看《伤寒论》怎么说?

《伤寒论》中针对烦躁的辨证论治极为丰富,涉及六经病证的不同病理机制,其处方多基于阴阳、表里、寒热的病机变化。以下是《伤寒论》中治疗烦躁的主要处方及对应原文:

一、清热除烦类

白虎加人参汤

病机:阳明热盛,津液耗伤,热扰心神。

原文:

“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26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168条)。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

栀子豉汤

病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虚烦不得眠。

原文: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第76条)。

组成:栀子、香豉。

大青龙汤

病机:表寒内热,寒邪闭表,郁热扰心。

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第38条)。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二、回阳救逆类

干姜附子汤

病机:汗下后阳气骤虚,阴寒内盛,昼日烦躁。

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第61条)。

组成:干姜、生附子。

茯苓四逆汤

病机:阴阳两虚,阳虚为主,虚阳浮越。

原文: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第69条)。

组成: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三、和解少阳与通腑泻热类

小柴胡汤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扰心。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主之”(第96条)。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大承气汤

病机: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热扰心神。

原文:

“伤寒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第241条)。

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四、化气行水类

五苓散

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上逆扰心。

原文: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2条)。

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五、温中补虚类

小建中汤

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第102条)。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吴茱萸汤

病机:中焦虚寒,寒饮上逆,烦躁欲死。

原文: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六、养阴生津类

甘草干姜汤

病机:误治后阴阳两虚,先复其阳。

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第29条)。

组成:甘草、干姜。

黄连阿胶汤

病机:少阴阴虚,心火亢盛,虚烦不眠。

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第303条)。

组成: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中医[超话]大耳朵医话经方烦躁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03

用户13xxx03

2
2025-04-13 00:38

[赞][赞][赞]

东世评健康

东世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