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郑晓龙筹备《芈月传》,向孙俪抛出“芈月”一角的橄榄枝,却遭婉拒,这让郑晓龙大为光火,满心的不悦憋在心头。待到黄轩前来试镜时,郑晓龙直接无情拒绝,还口出恶言:“你就不会演戏。”
2014年,国产古装剧市场再度掀起热潮,导演郑晓龙顺势启动了新作《芈月传》的筹备工作。
这部剧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不仅在历史底蕴上更为深厚,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剧本初步成型后,郑晓龙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主演人选,便是孙俪。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孙俪在接到邀请后,竟陷入了犹豫。
这份犹豫,并非源于对剧本质量的不信任,也不是因为个人日程安排冲突,而是出于一位专业演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孙俪凭借《甄嬛传》中的“甄嬛”一角红遍全国,她深知“芈月”与“甄嬛”在性格与命运轨迹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皆聪慧过人、坚韧不拔,且都经历了从深宫走向广阔天地的传奇人生。
同一个导演、同一题材的作品,若她再次出演相似角色,观众极有可能产生“跳戏”的感觉,甚至会质疑她“炒冷饭”“消耗经典”。
这是她的顾虑,也是她作为演员对艺术敬畏之心的体现。
她委婉地拒绝了郑晓龙的邀请,对于早已认定孙俪的郑晓龙而言,这一拒绝无疑让他颜面扫地。
他向来是个性情中人,心中的怒火自然难以平息。
就在这时,黄轩前来试镜“黄歇”一角。他本就带着一身文艺气息,形象与剧中角色颇为契合,却不料正撞上郑晓龙心情不佳的时刻。
试镜过程中,郑晓龙甚至没给他多少表现的机会,便冷冷地抛下一句:“你就不会演戏。”将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在了黄轩身上。
黄轩愣住了,面对如此不近人情的否定,他心中五味杂陈。
试镜失败后,黄轩并未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私下里反复研读剧本,揣摩角色。
直到蒋雯丽出面帮忙,向郑晓龙力荐黄轩,他才得以再次回到选角流程中,并最终成功拿下“黄歇”一角。
而孙俪这边,虽心有顾虑,但在郑晓龙的多次劝说下,也逐渐动摇。
郑晓龙没有放弃,他放下身段,一次次与孙俪深入交流,甚至重新梳理了整个剧本主线,向她解释“芈月”与“甄嬛”虽表面相似,但内核迥异。
“甄嬛”是宫斗的智慧化身,而“芈月”则是家国命运的担当者,是从一个普通女子成长为政治家的历程。
面对郑晓龙的诚意,以及这部剧宏大的格局与深刻的主题,孙俪最终被说服。
她明白,自己要克服的并非角色的重复,而是观众的固有印象。
若能演出“芈月”与“甄嬛”的根本区别,那才是对她表演层次与实力的真正考验。
拍摄过程中,孙俪的投入可谓倾尽全力。为了让观众从一开始就区分出“这是芈月,而非甄嬛”,她在语气、动作、眼神乃至每一场哭戏的情绪层次上都进行了精细的雕琢。
年轻时的芈月带着少女的灵动与朝气,她的话语更加活泼,眼神中闪烁着理想与任性。
而中年后的芈月则愈发沉稳、果敢,甚至在面对权谋时都能面不改色。
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孙俪在表演上的巨大突破。
她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我其实是带着忐忑去拍这部戏的,害怕大家说我重复,但我不想因为害怕而退缩。”
在整部剧中,她对“芈月”的塑造立体而深刻,从少女到太后,孙俪几乎是用生命在演绎一个女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而她在表演之外,也以身作则,影响着整部剧的氛围。拍摄期间,她从不迟到早退,不在现场玩手机,即便天气酷热难耐,也坚持一条一条地完成走位。
最终,《芈月传》播出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视率与话题度都遥遥领先,孙俪的演技也再次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直到今天,孙俪依然是古装剧领域难以撼动的标杆人物。她不仅能在角色中找到精准的情感支点,更能不断突破自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艺术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