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少年!”2024年12月19日,甘肃,4名初中生在公交车失控电光火石的一分钟内,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救援,成功救下了18名乘客。网友:教育学家于漪说任何一张考卷,都考不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信息来源:中国甘肃网·3月31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甘肃四位少年上榜) 寒冷的冬天,让人感到不安。在甘肃临夏的街道上,一辆失去控制的公交车横冲直撞,车内18名乘客的生命岌岌可危。司机突然生病昏倒,情况万分紧急。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奇迹发生了。 四个普通的初中生挺身而出,他们凭借勇气和智慧,成功控制住了车辆,避免了更大的悲剧。整个救援过程仅仅用时1分47秒。这四个少年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们的英勇行为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冷静应对,力挽狂澜的? 他们的壮举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他们的故事也必将激励更多人勇敢前行。这起事件的发生与解决,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共交通安全以及青少年责任感的更多思考。 仪表盘上刺眼的“67公里/小时”像冰一样冻结住人们的心跳,记录着这惊险的瞬间。公交车在结了冰的路面上失去了控制,司机也陷入昏迷,眼看就要撞上对面驶来的水泥搅拌车,情况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5岁的马文轩挺身而出,他迅速冲到驾驶座位旁边,左手紧紧抓住司机的裤子,右手拼尽全力踩向刹车。与此同时,王武斌也快速跳过三个座位,用围巾牢牢地固定住昏迷不醒的司机。 马斌和高一帆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控制方向盘,想要让公交车恢复正确的行驶方向。方向盘的金属棱角划破了他们的虎口,鲜血渗透了把手,但他们依然紧紧抓住,不敢放松一丝一毫。最终,在距离水泥搅拌车只有三米的时候,公交车终于停住了,这简直是个奇迹。 这四个少年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英雄行为的能力,他们像教科书一样规范的操作并非巧合。仅仅22天前,他们参加了一次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课程,这次培训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救助他人的愿望。他们认真地学习了心肺复苏术、如何固定受伤人员等急救技能,对急救箱的位置更是记得清清楚楚。 多亏了这次培训,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果断采取行动,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起来。他们的实际行动充分说明了知识的作用,更突显了应急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临夏市第三中学的硬件和老师都比较优秀,但农村学校通常没这么好的条件。许多农村学校没有急救培训,孩子们学不到救命的知识。这件事让人担心,要是类似情况发生在更穷的学校,结果会怎样?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差别太大了,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让教育公平变得很难实现。 光有好的学校和老师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自己对社会有责任。现在有些人只顾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别人的困难漠不关心。但那四个少年不一样,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他们的勇敢不是没有害怕,而是“虽然害怕,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行动说明,即使是年纪不大的孩子,也能在危险的时候站出来,保护生命,带去希望。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赞赏这四个孩子的英勇行为,并且给予了积极的帮助。他们不光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来表彰少年们,还安排了心理辅导等后续服务,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有力支持,也能看出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 这段短短1分47秒的惊险救援,不仅成功救下了18个人的生命,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和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缩小城市和乡村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又该怎样培养青少年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如何才能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和谐、充满希望的社会呢?甘肃少年英雄的勇敢行为,也许给我们带来了这些重要问题的提示和启发。
“英勇少年!”2024年12月19日,甘肃,4名初中生在公交车失控电光火石的一分
笔杆子说
2025-04-11 10:02: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