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双方都明白,继续下去两国都没好结果,影响也会很大。但不打又没法说服国内民众,所以还得持一阵。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东方大国几乎所有网民都在网上支持政府,而美国几乎所有民众都在网上反对当局,甚至全部走上街头表达不满。 去年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1935克样本时,网友们就调侃说“连月亮都在给中国点赞”,更不用说高铁里程突破5万公里、5G基站覆盖98%的行政村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当年华为被美国卡脖子时,国内芯片企业一年就把自研率从15%提到37%,现在连7纳米芯片都能量产了。 这种“越打压越争气”的势头,让网民觉得政府的反制措施是有底气的。 再看看美国那边,简直像炸开了锅,洛杉矶的超市里,卫生纸和罐头被抢购一空,纽约时代广场每天都有抗议者焚烧特朗普画像。 根据最新民调,54%的美国人反对加征关税,75%的人担心物价上涨,这种焦虑不是没来由的:美国3月CPI虽然暂时温和,但服装、家具价格已经开始飙升,高盛预测核心通胀可能涨到3.5%。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关税保护的美国制造业,反而因为供应链断裂陷入困境——密歇根州的汽车厂因为缺中国产的电子元件,已经停工三次了。 这种民意分化的背后,是两国经济模式的根本差异,中国网民支持政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大循环”战略见效了。 去年对美出口虽然下降,但对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8%和12%,中老铁路通车后,云南的鲜花48小时就能摆上新加坡的货架。 而美国民众抗议,是因为"美国优先"政策正在反噬自身:加州州长公开表示要建立独立关税区,得州农场主开着拖拉机封锁公路抗议大豆滞销,这种联邦与州的撕裂,让特朗普的政策执行起来处处碰壁。 更关键的是,两国应对危机的策略截然不同。中国用“硬科技+软规则”组合拳突围:一方面在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突破技术封锁,另一方面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在规则制定上抢占先机。 而美国还在用19世纪的关税大棒,结果不仅没能遏制中国,反而把盟友都得罪了——欧盟对美国农产品加征25%关税,连日本都悄悄把半导体出口价格上调20%。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让美国民众越来越怀疑政府的决策能力。 李显龙之前警告的“80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场关税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国产航母下水的照片时,美国民众却在为一罐涨价的奶粉发愁。 这种对比,不仅是两国国力的较量,更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或许正如新加坡学者所说,这场博弈的胜负,不取决于关税税率的高低,而取决于谁能更快修复内部裂痕、凝聚国际共识。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5评论】【15点赞】
limjigian
我们被美国佬欺负成这样了,肯定得支持政府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