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先祖:120个儿子;刘备的爸爸:叫刘弘(啥都不是);刘备的爷爷:叫刘雄(地主都不是);因为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太能生了,足足生了120个儿子,所以到了刘备这里,基本上是什么都得不到了。 公元前156年,在大汉王朝的皇宫中,汉景帝刘启的一位皇子出生了。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中山靖王刘胜,他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弟弟。 刚开始,刘胜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汉景帝对这个儿子也挺喜欢。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把中山国这块地方赏给了刘胜,让他当了中山王。 但是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刘胜的封王之路就没那么顺利了。吴王刘濞和其他六个诸侯王联手发动了"七国之乱",企图反叛朝廷。 虽然七国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但这件事让汉景帝心有余悸。为了防止诸侯王做大,汉景帝下令分封的诸王只能收税,不能参与封国治理,更不能掌握军队。 就这样,刘胜成了一个只能收钱,但啥事都干不了的诸侯王。没有了政务缠身,刘胜的日子过得相当轻松,整日吃喝玩乐。 在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中,刘胜倒是创下了一个"生育记录"。他一共生了22个儿子,这些儿子后来又生了将近100个孙子。 这么多儿子孙子,原本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在当时的分封制度下,诸侯王的封地只能分给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最多只能分到一些房产和田地。 刘胜的这些儿子们,本来应该过着舒适但不显赫的生活。可是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汉武帝的一道"推恩令",彻底改变了中山国的命运。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的庶子都可以被分封为列侯。这一政策看似是让更多人享受特权,实际上却是在分散诸侯王的力量。 就这样,中山国原本大半个郡的封地被22个儿子瓜分,每人能分到的地盘都不大。中山国的实力就这样被分散了,再也无法与朝廷抗衡。 刘胜的五儿子刘贞,是刘备的直系祖先。在"推恩令"实施后,刘贞被封为陆城侯,获得了中山国内涿郡陆城县这块地方。 这块封地虽然比起整个中山国小了很多,但好歹还能维持贵族的体面。陆城县位于涿郡,有着不错的农业资源和商业基础。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又出台了一个新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酎金夺爵"事件。 所谓"酎金夺爵",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把一些王侯的爵位给废了。汉武帝说这些王侯进贡的黄金成色不好,用来祭祀不合规矩。 这一政策一出,一下子就有上百位王侯被打回了平民。刘贞就是在这次行动中倒了大霉,他的陆城侯爵位被革除了。 从此以后,刘贞和他的后代就基本上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了。不过好在刘贞的后代们还算争气,一直没有彻底沦为平民。 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这一代,家族虽然没落了,但在当地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刘雄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当上了兖州东郡范县的县令。这个官职在当时虽然不算大,但对一个已经失去爵位的家族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 但是到了刘备的父亲刘弘这里,家族的处境又下滑了一大截。刘弘没能像他父亲那样当上县令,只在州郡里当了个小吏。 不过刘弘在当地还是有些人脉的,毕竟祖上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当地的一些大户人家还是会给几分薄面。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刘备出生。当时的刘氏家族,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中山靖王家族的显赫。 除了一本记载着家族历史的族谱,和当地人熟知的"中山靖王后裔"的名号外,刘备家里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在汉灵帝建宁元年,刘备出生在涿郡的一个普通院落里。 刘备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刘弘就去世了。 为了生计,刘备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刘备搬到了涿县城外十里的楼桑村。 在楼桑村的日子并不好过,刘备和母亲靠织草席和卖草鞋为生。 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刘备家里攒下了一些钱。这些钱一部分是他们母子俩的积蓄,一部分是祖父刘雄当县令时留下来的。 有了这些钱,刘备得以拜大儒卢植为师。卢植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不少官宦子弟都拜他为师。 在卢植那里读书的时候,刘备认识了不少同窗。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右北平太守公孙瓒,这些人脉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除了卢植,刘备还拜访过马融等名师。这些求学经历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开阔了眼界。 但是学习的日子并不长,因为家里的钱很快就用完了。刘备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楼桑村继续和母亲一起谋生。 回到村里后,刘备并没有因为读过书就看不起普通百姓。他依然和村里人一起干活,一起聊天。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形成了宽厚待人的性格。不管是对待下人还是平民,他都能以平等的态度相处。 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为刘备日后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很多人愿意追随他,就是因为他能体恤民情,爱护百姓。 当地的一些老人都说,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能和穷人一起吃饭,和农民一起劳动。 后来刘备能够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与他这段贫苦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懂得民间疾苦,他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刘备汉昭烈帝的谥号规格有多高?秦二世见了秦始皇,会被乱刀砍死赵昺见了赵匡胤
【260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