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老板娘给员工发工资时,多按一个0,将6000元转给对方60000元,该员工趁发现老板没察觉,早已离职走人,两个月后,老板支付货款时才发现,赶紧找到男子协商,不料男子却说:老天开眼,钱就是他该得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20年的河南,一个普通的物流公司里,一场因手指轻轻一滑而起的风波悄然酝酿,公司老板娘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处理财务,月末为员工发放工资。 她熟练地操作着银行转账系统,将搬运工张先生的月薪6000元输入,却因疏忽多按了一个零,60000元瞬间转入了张先生的账户,王女士并未察觉异常,张先生收到这笔意外巨款后也未吱声。 几天后,他以个人理由提出辞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公司,两个月后,当王女士为货款结算核查账目时,才发现这笔54000元的亏空。 王女士经营的物流公司规模不大,夫妻俩靠勤奋维持生计,财务由她一手打理,每笔支出都力求精准,那天发放工资时,事务繁多,她匆匆完成转账,未仔细核对明细。 张先生收到转账时,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让他愣住,60000元远超他一年的收入,他未向公司询问,而是选择沉默,几天后便向王女士提出辞职,理由是“有事要处理”。 王女士并未多想,物流行业人员流动常见,她爽快地批准了申请,双方和平告别,日子照常过下去,公司运转如常,谁也没料到这笔失误埋下的隐患会在两个月后浮出水面。 直到一个忙碌的清晨,王女士为供应商结算货款时,发现账上资金短缺,她翻查流水,逐条核对,终于揪出问题:张先生的工资多发了54000元。 她心头一紧,赶紧拨打张先生的电话,却发现号码已无法接通,微信消息发出后石沉大海,甚至被对方拉黑,王女士不甘心,托熟人打听张先生的住址,几次登门拜访,却总是扑空。 焦急与无奈交织,她的小公司资金本就不宽裕,这笔亏空让她寝食难安,几经周折,她通过一位共同熟人联系上了张先生。 但电话那头的他语气淡定,开口便说:“这钱是你转来的,老天开眼,我为什么要还?”王女士愣住了,没想到追讨之路如此坎坷。 张先生的强硬态度让矛盾迅速升级,他提到自己在公司工作时曾因搬运货物受伤,休养两个月未获任何赔偿,医药费全由自己承担,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疙瘩,他认为公司对他不够关怀。 如今多得这54000元,他视作“天意”,是对昔日委屈的弥补,王女士听后既意外又气愤,她承认当初对张先生的工伤处理不够周到,但那次受伤并不严重,张先生事后也未明确提出赔偿要求。 她反复解释,工资误转是单纯的失误,与工伤是两回事,54000元依法属于不当得利,必须归还,可张先生不为所动,坚持不退钱,甚至表示除非王女士先解决工伤赔偿,否则免谈。 王女士不愿就此罢休,她找到当地调解员寻求帮助,调解员约双方见面,试图平息争端,面对面时,张先生依旧态度坚决,称自己没偷没抢,钱是公司“心甘情愿”给的,工伤的旧账不解决,他绝不退款。 王女士则据理力争,强调误转是无心之失,法律明确规定不当得利需返还,她提出愿意就工伤问题沟通,但前提是张先生先归还款项。 调解员从中斡旋,指出工伤赔偿应通过正规途径解决,比如工伤鉴定或劳动仲裁,而扣留误转工资并无法律依据,但张先生不为所动,调解最终无果。 王女士身心俱疲,这笔钱不仅影响公司运转,也让她对人性感到一丝寒意,她决定走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先生返还54000元。 法律程序的启动让张先生感到压力,《民法典》第985条明确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需返还不当得利,张先生的理由在法律面前站不住脚,若继续拒绝,可能面临更大责任。 庭前调解中,他终于松口,同意归还大部分款项,但要求王女士对当年的工伤给予合理补偿,王女士也做出让步,承诺按规定核算工伤赔偿,支付一笔费用了结旧账。 最终,张先生退还了约5万元,王女士则支付了适当的赔偿金,纠纷画上句号,双方虽各退一步,却都付出了时间与精力的代价,王女士感慨,若当初更细心核查,或对员工的工伤更上心,或许能避免这场风波。 这场由一个零引发的纷争,表面是金钱的争夺,实则暴露了沟通与信任的缺失,张先生的不告而取,源于对公司处理工伤的不满,却选择了错误的维权方式,失了诚信。 王女士的疏忽,既有财务管理的漏洞,也有对员工关怀的不足,这件事传开后,有人同情张先生遭遇,也有人批评他趁机占利,但更多人看到,双方若能早些坦诚沟通,结局或许不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今视频app《小莉帮忙》
2020年河南,老板娘给员工发工资时,多按一个0,将6000元转给对方60000
如梦菲记
2025-04-11 15:39:17
0
阅读:1462
酒空人已醉
这王八蛋女士也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