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024年养老金并轨了,可机关事业单位自带“加速包”——职业年金每月雷打不动交12%(单位8%+个人4%),退休后直接多领一两千。反观私企,全国只有1%的企业给职工交企业年金,且大多集中在烟草、电力等垄断行业。
一谈到养老金,超市收银员张姐就叹气:“我们超市连五险都按最低基数交,更别说年金了,人家体制内是‘养老金开快车’,我们是‘自行车追高铁’。”最绝的是缴费基数:体制内按实际工资缴,月入1万就交1000;私企普遍按3000元最低基数缴,月入1万也只交300,几十年下来,个人账户能差出一套房的首付。 现在很多单位流行“双轨用工”,同一间办公室里,编内人员和合同工干着同样的活,养老金却像“楚河汉界”。小刘在国企当编外人员,月薪6000,单位只按最低标准交社保;同部门编内同事月薪1.5万,按实际工资交,还有补充养老保险。他算了笔账:“等退休时,人家养老金能拿在职收入的80%,我顶多拿40%,相当于给别人‘陪跑’了一辈子。”这种“身份双轨”,让无数打工人成了“养老金二等公民”。 在城镇里,养老金还悄悄按行业分成了“VIP通道”和“普通通道”。国企、央企职工不仅年金覆盖率高(超过60%),连社保缴费都自带“Buff”——比如烟草公司会给职工额外交企业年金,还补医疗保险;而中小微企业主常抱怨:“我们给员工交五险都快压不过气了,哪有钱搞年金?”结果就是,同属城镇职工,垄断行业退休能拿1万+,小微企业退休只能拿3000+,差距比房价涨得还快。 大家都明白,完全平均不现实,但差距拉到3倍以上就有点离谱了。职业年金本是补充保障,不该变成体制内的“专属彩蛋”;企业年金也该降降门槛,比如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税收优惠,让普通职工也能沾点光。就像跳广场舞得排好队形,养老金也得让城镇居民在同一条“轨道”上跑,别让“身份”“单位”成了分割线。毕竟,退休后能安心跳广场舞的底气,不该靠“投胎技术”,得靠制度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