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所以这笔钱我不付!”2009年,蔡铭超以2.7亿人民币拍下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却拒绝付款,一夜之间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老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09年的巴黎,一场拍卖会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收藏家蔡铭超以2.7亿人民币的天价拍下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却在几天后的记者会上公开宣布:“我是中国人,这笔钱我不付!” 此言一出,全球哗然,有人骂他是“国际老赖”,毁了信誉;有人赞他是民族英雄,捍卫了尊严,他的举动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这一切的根源,追溯到1860年的那场浩劫,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烧杀抢掠,将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十二生肖兽首在内的无数珍宝被掠夺,流散海外,成为西方收藏家眼中的“战利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多次在外交场合要求归还这些文物,却屡遭冷遇,20世纪80年代,兽首开始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1987年,马首仅以25万美元成交。 到2000年,牛首、猴首、虎首的拍卖价已攀升至数百万港币,拍卖行看准了中国人的爱国心,价格被恶意炒高,文物回归成了“花钱赎宝”的游戏,这种行为,无异于对中国的二次掠夺,刺痛了每一个国人的心。 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在巴黎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起拍价高达900万欧元,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示抗议,民间团体发起抵制,近百名律师联名发出律师函,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甚至将此事告上法庭。 然而佳士得一意孤行,拍卖如期举行,那天,巴黎大皇宫的拍卖现场座无虚席,却无人举牌竞拍,西方买家忌惮中国的态度,不敢轻易出手,最终,只有三名匿名电话竞拍者参与角逐,蔡铭超便是其中之一。 他冷静地加价,短短几分钟,鼠首和兔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落槌,总价折合人民币2.7亿元,拍卖师敲下木槌,佳士得以为又赚了一笔巨款,可他们没想到,这场胜利只是假象。 3月2日,蔡铭超现身记者会,直面镜头,语气坚定:“这两件文物是英法联军从中国抢走的赃物,我不会支付这笔钱,它们应该无偿归还中国。”此言一出,舆论炸开了锅。 佳士得怒不可遏,威胁将他列入国际拍卖黑名单,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国内也分成了两派:有人批评他违约失信,认为这让中国人在国际上丢了脸。 更多人却为他叫好,觉得他狠狠教训了拍卖行,戳破了“用钱买回国宝”的荒唐逻辑,蔡铭超的举动,表面上是违约,实则是对不公规则的挑战,他用行动告诉世界:被抢的东西,凭什么要我们花钱赎回? 这场风波让蔡铭超付出了沉重代价,他的拍卖行生意一落千丈,曾经的合作伙伴疏远了他,国际拍卖圈几乎将他“封杀”,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从不辩解,只是淡淡地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做。” 他深知,个人的得失远不如文物的归属重要,他的拒付不仅让鼠首和兔首暂时流拍,更将流失文物的问题推上国际舞台,舆论的压力最终传导到佳士得的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 2013年,他们宣布将鼠首和兔首“无偿归还”中国,蔡铭超听到消息,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说,他明白,这不是施舍,而是正义的回归。 至此,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七件已回到祖国怀抱,龙首据说藏于台湾,另四件仍下落不明。 蔡铭超的抗争,点燃了国人对文物回归的希望,但也让人看到,单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20世纪80年代,兽首价格仅几十万美元;到2009年,已飙升至千万欧元。 这背后,是拍卖行对民族情感的利用,也是国家实力不足时文物追索的无奈,2013年的归还,离不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蔡铭超的2.7亿“空头支票”,换来了两件国宝的回家,更唤醒了国人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意识。 蔡铭超的故事,远不止一场拍卖的胜负,它让我们想起1860年的屈辱,想起那些被掠夺的珍宝如何在异国他乡辗转,文物不只是铜器或瓷器,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尊严。 蔡铭超用自己的方式,拒绝了“花钱买尊严”的逻辑,点破了拍卖行背后的贪婪,他的选择,是一声呐喊,提醒我们:文物的回归,靠的不是金钱,而是国力的支撑。 今天,中国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踏上归途,蔡铭超当年的那句“我不付”,像一盏灯,照亮了文物追索的漫长道路,未来,剩下的五件兽首,乃至更多国宝,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正义从不缺席,只是偶尔迟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铜兽首买家为厦门收藏家蔡铭超
炸裂!二伯有健康的儿女,就等着大娘去见自己的亲儿,就把她的财产全部拿过手。最近
【1评论】【1点赞】
侯哥
中国民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