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入主白宫,《交易的艺术》给了他什么剧本?说穿了就是霸道总裁剧本,把国家当公司,把选民当股民,把国家法律当公司章程,然后用霸总思维管理国家。 他上台之后,我估计很多部门和机构都会研究《交易的艺术》,以此来确定他的精神、性格和作风,毕竟连我这种野生自媒都忍住不买个电子版瞧瞧嘛! 这本书充满着口语式碎碎念,极具个人化和个性化。专业研究机构可以据此得出一个极其精准的特朗普画像,并建立预测模型,几乎可以做到算无遗策。 1987年,40岁的特朗普出版个人自传——《交易的艺术》。40不惑,特朗普的三观已基本成型,往后充其量微调与优化。 一是极度自信,有点像美利坚单口相声非遗传承人,自信得近乎狂妄,只相信自己,啥都懂,干啥都能赢,书中充斥着他对自身能力的夸耀。强调自己“直觉极佳”“总能在交易中占据上风”“纽约没人比我更懂房地产”。 他习惯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天赋,而非外部条件,比如“天生擅长谈判”。目的就是塑造他“不可战胜的商业天才”形象,强化个人品牌价值,为后续交易和媒体曝光铺路。 二是实用主义至上,任何规则都可以拿来谈判,喜欢游走在灰色地带。其交易哲学就是:为达目标,身段可以柔软,底线可以无视,立场可以改变,非常不介意把“契约精神”变成“契约精神病”。 实用主义让他极其注重人脉关系,日常强调他喜欢谁,谁喜欢他。入主白宫之后,他日常嚷嚷跟其他国领导人的私人关系很好,妄图以私人关系撬动国家关系。 三是表演型人格,他总是通过私人飞机、豪宅等刻意营造“奢华赢家”人设。为此,他把所有一切都包装成秀场,比如他把竞选集会包装成“特朗普秀”,2016-2020年仅集会门票收入就超3亿美元。 他在书中直言:“坏报道比没报道强”,为了吸引媒体免费曝光,他不惜夸大项目规模,挑衅对手,甚至编造故事。比如这轮关税战,他编造50个国家给他打电话,拍他马屁跪求他。 四是对抗性风格,坚持11条交易原则:敢于野心勃勃、最大化选择权、善用杠杆、大肆宣传、强硬反击、享受过程……强调对抗性零和博弈,缺乏合作共赢思维,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 谈判过程中,为了彻底压制对手,他会表现得非常情绪化,且把情绪当作谈判筹码。比如,故意表现愤怒或冷漠以震慑对方,甚至威胁退出谈判以测试对方底线。 五是偏好风险性,他在书中详述了如何通过高负债融资扩大规模,杠杆成瘾,沉迷于“用别人的钱赚钱”。面对危机,他倾向于用更大胆的行动掩盖问题,用新贷款还旧债,而非保守止损。 六是自相矛盾,这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他对他父亲的态度,他在书中承认他老爹对他的财务支持,却又极力强调“我的成功与他无关”,既依赖又抗拒,跟欲拒还羞小怨妇似的。 他一方面标榜自己沃顿商学院“常春藤精英”背景,一方面又抨击“曼哈顿老钱圈子排挤我”;一方面多次提及那些“羞辱看不起我的人”,一方面又极力想成为那样的人……妥妥的复仇驱动型。 这就是他的40岁画像,一个高度自恋的风险投机者。将商业视为表演秀,依赖个人直觉而非系统分析,偏好短期博弈,缺乏战略耐心,情感上亟需外界认可。 4月9日,美国《每日秀》节目主持人问记者:特朗普如何弥补这些贸易逆差?记者回答道:“这不是贸易逆差,这都是为了弥补特朗普极度缺乏关注和爱。”这种精神特质和行事作风,确实让他在80年代获得过成功。 但8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蛋糕做大上升期,风口飞猪,是时势造英雄。进入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以后的存量博弈时期,他就有点玩不转了,然后就破产了6次。说穿了就是赖账6次,所以很多人提出把《交易的艺术》更名为《赖账的艺术》。 2016年总统竞选,他把《交易的艺术》应用于政治。“美国优先”“假新闻”等策略,几乎完全复刻《交易的艺术》中的对抗性谈判和媒体操控逻辑。搞笑的是,他不仅成功了,而且成功了两次,只能说MAGA派太好蒙了。 从这轮关税战交锋来看,他依然在延续《交易的艺术》中的交易路子:开天价以占地利,造混局以夺先机,树金字以沽溢价,说穿了就四步: 一是提出一个远高于对方预期的目标,就是“开价要离谱,让步才显得合理。先要月亮,才能得到星星。”二是大肆宣传,假装要走人,搞得满城风雨;三是反复摇摆,制造混乱,让对手无所适从;四是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 “谈判的秘诀就是疯狂”“谈判逻辑=菜市场大妈+核按钮”,都特么过去40年了,他还是这个套路,摆出一副随时掀桌的造型。其实,对小国弱国而言,压根就不需要四步,一步就能到位。对大国强国而言,别说四步,你就是四百步都没屁用。 其实,他仅用一个任期就证明了:国家不是特朗普大厦,总统不是CEO,法律不是物业合同,国会山也不是房地产……因为商道贵速,而政道贵久;商可破产,而国不可朽!
万斯“泄露天机”:特朗普强压下白宫内部“对华开战”的念头美国副总统万斯,周四
【195评论】【2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