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吴凤翔刺杀日军少将,走到门口时,他发现里面有好几名日军,刺杀没有把握

历史海大富 2025-04-11 19:24:47

1940年,吴凤翔刺杀日军少将,走到门口时,他发现里面有好几名日军,刺杀没有把握,正打算离开,一个日军走了过来,还发现他手里拿着枪! 1940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搞得民不聊生。尤其在河南开封,一个叫吉川贞佐的日军少将特别猖狂。这人背景不简单,据说是日本天皇的外甥,又是特务头目,手底下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脏事儿。他在开封杀了不少抗日军民,手段残忍,搞得当地老百姓和抗日力量都恨得牙痒痒。军统和地下党都把他列为头号目标,决定联手干掉他。这任务可不是谁都能接的,最后落到了吴凤翔头上。 吴凤翔是个啥样的人呢?他出生在北方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人聪明,性格也硬朗。小时候,他亲眼见过日本鬼子糟蹋自己的家乡,亲人受苦,房子被烧,这仇恨早就在他心里扎了根。长大后,他加入了地下党,跟着组织学了不少本事,枪法准,身手好,脑子也灵活。年轻时他干过好几次秘密任务,表现挺亮眼,可惜后来运气不好,因为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了,在牢里蹲了好几年。出狱后,他听说吉川贞佐在开封的恶行,气得不行,主动请缨要去干掉这个祸害。 刺杀吉川贞佐这事儿,军统和地下党头一回这么默契。吉川贞佐不光是个少将,还是个特务头子,杀了太多抗日军民,留着他就是个大隐患。两边一合计,觉得吴凤翔合适。他坐过牢,伪装经验丰富,又有胆子,关键是仇恨够深,干这事儿不会手软。为了接近目标,他还找了个汉奸叫权沈斋帮忙。这权沈斋是个墙头草,专门给日本人跑腿。吴凤翔就利用这家伙,编了个谎话,说自己拉了几百人的队伍要投靠日军,还弄了份假花名册糊弄过去。吉川贞佐还真信了,觉得吴凤翔有点能耐,给了他一张特别通行证,能随便进出山陕会馆——也就是吉川贞佐的窝。 1940年5月的一个晚上,吴凤翔瞅准机会行动了。他带了两支手枪,一个人摸进了山陕会馆。这地方是吉川贞佐办公的地儿,戒备森严,门口有哨兵查得挺严。吴凤翔靠着通行证混了进去,手枪藏得严实,没露馅。他一路小心翼翼,到了吉川贞佐办公室门口,正准备动手,却发现不对劲。屋里不光有吉川贞佐,还有另外两个日军军官,仨人凑一块儿好像在商量啥大事。吴凤翔心里一沉,这时候动手太冒险了,搞不好自己也得搭进去。他决定先撤,等下次再找机会。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刚转身要走,就碰上个日军士兵迎面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堆文件,估计是要去汇报啥。这士兵眼神挺尖,一下子就瞧见了吴凤翔没藏好的手枪。俩人眼神一对上,气氛立马紧张得不行。吴凤翔知道跑不下了,干脆心一横,直接拔枪干掉了这个士兵。枪声一响,屋里的人肯定听见了,吴凤翔也没啥退路了,踹开门就冲了进去。 屋里仨人反应不一。那俩军官还没来得及掏枪,就被吴凤翔两枪撂倒了。吉川贞佐稍微机灵点,躲到了桌子后面。吴凤翔连开几枪,桌子都被打烂了,可就是没打中。吉川贞佐估计以为吴凤翔没子弹了,探出头想反击,结果吴凤翔还有第二支枪,直接一枪崩了他脑门。吉川贞佐当场就没了气儿,刺杀算是成了。 干完这票大的,吴凤翔没敢多待,从窗户翻出去,跑得无影无踪。第二天早上,日本军方发现吉川贞佐死了,气得跳脚,立马封了开封城到处抓人。可吴凤翔早跑到了乡下,藏在田野里,愣是没让他们抓住。这事儿一传开,老百姓都拍手称快,抗日志士也拿这当谈资,私底下都叫他“夜中之刃”。日军在开封的日子不好过了,士气低了不少,行动也老出错。 吴凤翔这人挺低调,刺杀之后没到处吹嘘。后来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他的名字慢慢传开了。1945年日本签字认输那天,很多人都在讲他的故事。到了新中国成立,他还受邀去了开国大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红旗飘扬,底下人山人海欢呼着。那一刻,他没啥豪言壮语,就是静静地看着,估计心里挺感慨。 再后来,吴凤翔回了老家,过起了普通日子。村子重建了,田里种满了庄稼,日子虽然简单,但挺安稳。他没想着出名,也没到处讲自己的事儿,就这么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不过他干的那一枪,确实给后人留下了念想。

0 阅读:0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