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之前对国内蒋介石为首的军事集团战略能力及眼光了解并不是很清楚。总以为对日作

太金趣事 2025-04-11 23:57:35

顾维钧之前对国内蒋介石为首的军事集团战略能力及眼光了解并不是很清楚。总以为对日作战打败仗是单纯武器问题。 直到桂永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到英国访问表现,才令他深深失望,国内此时看到盟军在欧洲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才幻想着要跟英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这未免太天真了, 还有一个因素,国内的蒋介石还在积极反共,而不止是英国,全世界各国都对苏联的态度发生彻底改变。1944年11月七日,顾维钧出席的苏联大使馆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举行的招待会上,看到大街上排成两排的小汽车,浩浩荡荡向着苏联使馆的规模,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人参加苏联使馆官方举办宴会。 对此,身旁的一位美国海军上将也非常赞同。他注意过去多年来,苏联大使馆来往的车辆在逐年增加,他说1937年在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上,除了他以外,仅有四人参加,而第二年11月7日举行十月革命胜利招待会数量就开始增多。 这时欧洲,法国从德国人手中夺回了巴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也取得了解放,而偏偏中国传来广西独山战役惨败消息, 而派到英国的访问团长的桂永清,不懂英语,他过去又长期任中国驻柏林使馆的武官,和德国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成员关系密切,这点英国人不可能不知道。他谈及军事仍首推德国第一,以及德国军队的优越感,他的性格和背景,与其这次派到英国来的使命显然是完全不合适,失败是注定的! 应该说,中国军事代表团来访,也是顾维钧努力想改善中英关系的一个尝试。但他认为还远没达到英国愿意与中国结盟这个地步 当初顾维钧为防止英国企图阻止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地位目的,从美国乘专用军机匆匆飞到英国,但万万没想到,他所感受的情况比在美国更加恶劣。 英国的《快报》《泰晤士报》等伦敦其他报纸都发表对中国极为不利的文章,都是跟史迪威有关。美国报纸所刊载的罗斯福讲话还是比较克制有分寸的,但是从华盛顿的传来电信则是公开诽谤。 一位专门在澳大利亚和印度研究日本作战方式的英国少将回国以后,公开诽谤中国,他说把中国列为国际上四大国之一是非常荒谬的。 和中央社告诉他的消息。驻法国的塔斯社代表声称除非给苏年纪大的好处否责述廉是不会参加对日作战。莫斯科并不积极只是个中国共产党但是如果中国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是一位追随英国美国的态度那么就没有希望改善中苏关系。苏联政府一直怀疑中国只不过是华盛顿的一个工具。 在英国联合援华基金会主席克里普斯夫人也谈提到这些问题。认为这会使英国感到无所适从,影响到他们对中国的关心,有碍于基金会的工作和发展。 这一番话令顾维钧十分震惊,因为这是英国对华最友好的团体,他也只能极力劝说解释,史迪威的问题不过是委员长与将军个人之间的意见分歧。 对中国的指责,比如军事上的无能,政治上的落后,政府体制的不民主,思想控制,共产党的问题,这一切都是由于误会和夸张造成的,所有这一切问题都早已存在了十年到15年,不是什么新问题。与美国关系出现了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和国外的一些人企图利用这些材料,批评和攻击中国政府以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 他极力劝阻说,能够认真分清不要片面理解这些消息。如果英国能够发扬自我克制的美德,对各方面都会有利的 顾维钧一边安抚劝说对方同时,赶紧给重庆的宋子文打电报。让他向蒋委员长提出建议。就史迪威被召回一事发表一项简短而慎重的声明。 以安抚世界尤其是对华友好外国朋友。他建议中国政府对史迪威中国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只是由于他的性格急躁,难以合作,因此才请求召回,这一切绝不会影响中国与美国的紧密合作政策。 果然两天后11月4号,英国的曼彻斯特《卫报》上刊登的宋子文发表声明,委员长采纳他的意见,并且声明这是由外交部长代表他正式发表的。 他对英国为什么掀起抨击中国的浪潮进行仔细分析,实际上是英国政府想利用这一事件为自己的政策服务。 因为伦敦和重庆都想得到美国更多供应军事援助。美国给英国是最多,但英国认为他们才是真正在进行战斗,中国军队软弱不值得援助。 他对自己判断并没有十足把握,又找到老朋友波兰外长爱德华那琴斯基伯爵谈及个人观点,请他提出其问题看法。对方认为,中国与波兰问题非常相似,当前全世界正在看到战争与革命结合一起同时发生,爱德华那琴斯基认为,希特勒在战略错误,导致德国对俄国的入侵,使苏联成了一个英雄偶像。他指出尽管罗斯福想把中国列为大国之列,英国和苏联都不赞成罗斯福的意见。 而此时的法国也在积极请求把法国列入世界大国,但令英国极端厌恶,主要是法国投降的太早了,中国仗打的再烂,但到目前还没有投降!看出这一点,也让顾维钧看到一些希望。 然而这时欧洲,整个战局盟军一系列胜利,中国却传来独山战役惨败消息。令英国军方对华态度变得更加蛮横。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太金趣事

太金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