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21日,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与人约好接头,孰料他刚一出现,四名大汉

笑对的风雨 2025-04-12 01:19:15

1940年12月21日,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与人约好接头,孰料他刚一出现,四名大汉就向他围了过来,二话不说把他捆绑起来就塞进了汽车,之后扬长而去。 天刚黑透,上海外滩的风吹得人心里发冷,万墨林准点出现在国际大饭店门口,领子竖着,帽子压低。 他眼里带着一点警觉,但终究迈步上前。 朱文龙站在路灯下,低头抽烟,像往常一样。谁能想到,这支烟后,是一口牢笼。 刚靠近,四个人影从暗处蹿出来,动作麻利,绳索、毛巾、麻袋齐上。 万墨林连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胳膊就被反拧在背后,直接被拖进一辆等候的黑色汽车。 路人愣住了,宪兵闻声赶来,特务亮出英租界开出的“缉拿许可证”,一字一句:“合法执法”。 英兵一看文件盖章无误,也没多说,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车开走。 这一夜,上海地下抗日网断了一根重要神经。 万墨林不是普通人,他是杜月笙身边最信得过的一号人物,江湖里人送外号“万通”,意思是上海抗日地下网络里,哪儿有事儿,哪儿就能看到他的人影。 手上握着情报网名册,黑名单、接头地点、资金流向,全在脑子里。 抓住他,相当于掀开杜门底牌,朱文龙怎么也信不过,会栽在这个人手上。 他是吴绍澍带出来的,在杜门混了五六年,早就被视作自家人,万墨林信他,不带一丝防备。 可这人早在两个月前,就被76号特务吴世宝拿住了命门——一个“叛徒”换一条命,再附带一笔银子,他答应得痛快。 三次见面,三次铺垫。那晚,是一击必中。 杜月笙接到密报时,人正在重庆,他先是沉默,接着放下茶杯,脸色比茶还冷。 不是担心万墨林会吐口,而是清楚,一旦情报线暴露,整个上海布防得重头再来。 当天夜里,杜门传出密电,联系能联系到的所有人,准备动用一切手段救人。 但76号不是慈善堂。那地方,进去的人多,活着出来的少。 万墨林一进门,就挨了下马威——辣椒水灌鼻、老虎凳夹腿、坐冰块冻骨头,天天上刑。胃部被尖器刺伤,疼得翻白眼,但嘴就是咬死了不松。 “谁是上线?” “你妈。” 这句顶了过去,也顶来了第二轮酷刑。 76号那帮人都急,知道他再不松口,线就断了,吴世宝亲自上阵,带着医生,边打边抢救,想让他在死之前吐个名字出来。 可半个月过去,万墨林一句没说,血倒是吐了一盆。 外界开始运作。杜月笙动了两条线——一是政治上敲打周佛海,打感情牌,说话重,说再不放人,合作也到头了。 周佛海怕真把脸撕了,给76号下令:“命可以要,命也得保。” 这一纸命令,保住了万墨林一条命,但没保住他的自由。 另一边,杜门弟子徐采丞借日本通金鼎勋的关系,搭上线兴亚院。 冈田一听,是要保万墨林,倒也答应了,说了句:“此人留着,对大家都好。” 76号顶不住压力,转了个弯,把人从酷刑室送去英租界巡捕房,说是“暂缓处理”。 巡捕房那边人不敢多问,关了几天。但没两周,汪精卫亲自发话:转送南京软禁。 意思很清楚:不杀,但也不给放。 南京的软禁不是养老,是换汤不换药,日伪那边还想再劝一劝,想换个方式撬开万墨林的嘴。 可半年过去,万墨林始终没吐。 直到1941年6月,上海局势大变,地下抗日活动调整布防,万墨林才从南京被放出来。一出来,就消失了,没人再见过他。 有人说他改名换姓躲到重庆,有人说他被杜月笙安置在西南山区,也有人说他早就病死在南京,尸体都没找到。 真相没人知道,但在76号留下的档案里,写着一句话——“此人不招”,就这四个字,胜过万千英雄传。 1940年的上海滩,烟火气和杀气混在一起,街边小贩卖的是油条,巷子深处却埋着人命。 万墨林不是大人物,却顶住了大人物都扛不住的压力。 背后有杜月笙撑腰,前头有76号下刀,他中间像钉子一样钉住了地下抗日网的命门。 朱文龙呢?没活多久,叛徒的下场从来写在剧本第一页,三个月后,死在弄堂口,身上连张身份证都没留下。 江湖不信眼泪,只信因果。 参考资料: 唐宝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老胡

老胡

2
2025-04-12 02:26

万墨林哪有这么传奇的经历,明明在台北老死的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