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开国中将廖汉生回乡给前妻扫墓,结束后非要到一农妇家吃饭,下属极力

1979年6月,开国中将廖汉生回乡给前妻扫墓,结束后非要到一农妇家吃饭,下属极力劝说,中将却说:“她是我女儿。” 1933年,此时,廖汉生已是贺英游击队的一员,贺英是贺龙的大姐。 在红军面临敌人围剿的情况下,贺英的队伍始终坚持着红军的阵地。 当廖汉生见到贺龙及关向应时,他第一次握住了关向应的手。 几天后,廖汉生带着贺英的游击队成功与红军主力会合。 此时,贺龙和关向应决定继续组织抗敌力量。 由于叛徒的出卖,贺英游击队在鹤峰遭遇了敌人猛烈的袭击,贺英等人英勇牺牲。 廖汉生带领残余部队继续坚守阵地,后来被任命为鹤峰县游击第四大队副大队长。 1933年,廖汉生被调到红军军部担任书记员。 此时,中央分局的内部清洗行动使得红3军的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政治干部被肃清。 尽管如此,廖汉生凭借自己高小的文化背景,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关向应推荐发展党员的首选对象。 9月,廖汉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他被调任红9师政委,并参与了湘西的攻占战斗。 在这一时期,廖汉生继续贯彻和实施扩红政策,广泛吸纳贫苦农民加入红军。 然而,关向应始终强调扩红的质量。 廖汉生从关向应的指导中明白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和思想教育的兵员,才能真正成为红军的骨干力量。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每到一地,廖汉生就与其他政治干部一起,深入群众,宣传土地革命政策,并帮助农民分田地。 1936年,红2、6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此时,廖汉生对党内的一些分裂思潮深感忧虑,关向应始终坚定地支持党中央,明确拒绝了张国焘的言论。 红六师中,廖汉生担任了政委职务。 此时,张国焘借红军总政治部的名义向红二、六军团发放了两本小册子,其中之一《干部必读》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廖汉生及时察觉了其中的危险,未将这本小册子分发给部队。 关向应要求他将书集中并送到总指挥部进行销毁。 廖汉生和冼恒汉等人继续留任。 长时间的斗争与磨合让张国焘不得不最终同意与中央红军会合。 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后,有人指责贺龙“军阀主义”,并且指出他任用了许多与他有私人关系的部下。 廖汉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毕竟,贺龙不仅是他亲戚。 关向应指出,这些对贺龙的批评是不负责任的。 1944年,廖汉生和贺炳炎负责组织干部大队,重返洪湖地区开展工作。 此时,关向应因病卧床,廖汉生多次前去探望,并在临别时,关向应满怀深情地告诫他,要冷静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日本投降后,中央决定组建新的军区,廖汉生被任命为江汉军区的副政治委员,并继续与贺炳炎一起,积极参与战略规划与反击敌人的战斗。 1946年,在敌人的围攻压力下,中央决定撤回部分干部,廖汉生也因此回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廖汉生作为青海军区的政治委员及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他参与了地方政权的建立和社会安定工作。 他积极推动民族团结,参与剿匪平叛行动。 此外,他还着手改善交通建设和生产条件。 1952年,廖汉生调任西北军区工作,担任政治部主任及副政治委员,并在1954年成为国防部副部长。 两年后,他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深造,并于1957年被任命为军事学院院长。 在此期间,他不仅专注于军事理论的教学,还关注军队的实际训练。 1960年,廖汉生被调任北京军区,担任政治委员一职。 他带领部队参与了河北、天津的抗洪救灾,并在经济困难时期有效组织了部队的生产。 他大力推动部队开展军事比武,并支持军区文化工作。 然而,在动荡时期,廖汉生遭到反动组织的迫害。 1972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批示下,他才得以重获自由。 此后,廖汉生重新投入工作,先后担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及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1979年,廖汉生决定利用假期回到家乡。 他已经有44年没有再踏上这片土地。 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亲人,始终是他心中的牵挂。 特别是他的大女儿春莲。 春莲是廖汉生与第一任妻子肖艮艮所生。 在廖汉生出征前,春莲仅有五岁。 廖汉生自17岁起参军,长期投身于游击战争。 1935年,廖汉生随部队离开了湘西,之后与妻女失去了联系。 直至1942年,才得知肖艮艮在被地方民团抓走后牺牲。 春莲和奶奶相依为命。 解放后,一位老战友偶然得知春莲的下落,便带她和母亲前往城市与廖汉生重逢。 此时的春莲已经成家,并过上了农民生活。 1979年,开国中将廖汉生回到家乡,他站在亡妻的墓前,默默低头致意。 傍晚时分,警卫提议休息,然而廖汉生却要求去拜访一户村民的家。 他坚持说,那是自己的女儿。 当他们抵达时,一位中年妇女显得惊讶而激动,她认出了廖汉生,扑进他怀中。 廖汉生眼含泪水,轻轻拍着女儿的背,低声道歉。 随后,女儿便忙碌着为父亲准备饭菜。  

0 阅读:121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