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钱学森96岁寿宴,满座是贵宾。突然,钱老的目光落在一女子身上,他愣了

百年战争录 2025-04-12 11:29:13

2007年,钱学森96岁寿宴,满座是贵宾。突然,钱老的目光落在一女子身上,他愣了半晌,声音颤抖地问:“您几个孩子?”钱老突然一问,令全场人沉默,他眼里滚着泪花。女子坦然地说:“现在一个也没有。”说完,女子便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女子叫李佩,是钱学森挚友郭永怀的夫人,是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奠基人。 2007年初冬,北京城内一处幽静的会所里暖意融融。这是钱学森96岁的寿宴,到场的都是新中国科技领域的重要人物。觥筹交错间,钱老的目光忽然停在角落里一位端坐的女士身上。 他微微一怔,随即快步走过去,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您几个孩子?"全场一时寂静。那位女士平静地回答:"现在一个也没有。"这位让钱学森动容的女士,正是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奠基人李佩,也是"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的夫人。 李佩先生的求学之路颇为不凡。1917年,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天资聪颖的她在1936年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那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大被迫停课,她只得随父母避居天津。但战火并未浇灭她报效祖国的热情,她积极参与中国劳动协会的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园里,李佩展现出非凡的语言天赋。她不仅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还经常参与中美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一次演讲会上,她遇到了同样来自中国的郭永怀,这次相遇让两个怀抱科学报国梦想的年轻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1948年,他们在纽约州的一个小城完婚,当地市长还特地为这对中国留学生主持了婚礼。 婚后的李佩在康奈尔大学语言系任教,开设中文课程。她善于因材施教,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中英文化对比研究,让西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她的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深受学生欢迎。而她的丈夫郭永怀则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享有优厚待遇,他们在异国他乡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对祖国的思念始终萦绕在这对知识分子的心头。每当看到报纸上有关中国的消息,他们都会驻足良久。即便周围的朋友都说中国太穷,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回国的道路。正如郭永怀所说,国家的贫穷正是激励他们这些游子建设祖国的动力。 这一段过往,在钱学森96岁寿宴上那个简短的对话中被重新唤醒。那一刻,满座宾客都能感受到两位老人之间涌动的深情。 1956年,郭永怀和李佩带着女儿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那时的中关村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但这对归国知识分子却充满干劲。钱学森邀请郭永怀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而李佩则在中科院外事局工作。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李佩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转而投身中关村的基础建设,推动建立了这里的第一所幼儿园和小学。 随着国家科研任务的加重,郭永怀的工作日益繁忙。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喜悦还未褪去,他就因过度劳累在实验现场晕倒。 然而这并未减缓他为国奉献的脚步。1968年12月5日,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载有郭永怀的飞机在首都机场附近坠毁。人们在现场发现,他与警卫员紧紧相拥,用生命保护着关乎国家安全的机密文件。 1997年,李佩唯一的女儿因癌症离世。面对接连的打击,近八十岁的她却展现出惊人的坚韧。仅仅一周后,她就重返讲台,继续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在课堂上,她时常向学生们讲述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将对丈夫的思念融入到育人事业中。 步入耄耋之年的李佩依然精神矍铄。81岁那年,她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坛,13年间举办了600多场讲座,每次都座无虚席。直到94岁高龄,她才不得不因体力原因停办论坛。但她仍然闲不住,又组织专家翻译《钱学森文集》,还将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勋章和夫妻俩的60万元积蓄捐赠给中国科技大学。 2017年1月,99岁的李佩先生在北京安详离世,留下遗愿希望能与丈夫长眠一处。次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12797号小行星命名为"李佩星",与第212796号"郭永怀星"永远相伴。 从1956年毅然回国,到2017年溘然长逝,李佩先生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她常对学生说的那句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都要积极地走下去。

0 阅读:621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