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那百万亿的内债其实算不了啥?可是真正的付出与努力,得从这一代人起开始。 要聊到中国经济,债务这个话题是绕不开的。 去年九月份,国家发了12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一下把GDP拉回到了5.1%。不过,这也让很多人心里琢磨,这么多国债发出去,不就等于把钱花了,最后得让后辈们来还吗? #音乐 关于这个问题,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比较沉重的观点:得把债务规模控制住,不然就是个灰犀牛,得小心了。另一种则比较轻松:内债不算啥,别慌。 咱们先来看看中国的债务账本吧。 到2025年,全国债务再加上主流媒体预测的50万亿隐性债务,整体负债率将逼近275%,几乎快赶上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前的300%了。光利息支出就占了财政收入的18%,就像一个人每个月的收入有将近两成都得用来还利息,这可真让人受不了,五年前这比例才7%呢。 实际上,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现象,许多专家认为隐性负债的范围要广得多,大约在70万到120万亿之间。这就是说,灰犀牛的威胁已经非常近了。 面对如此巨额的债务,咱们得寻求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首先,得控制新债务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接着,得加大经济增长的力度,提升整体的财政收入。此外,咱们还得考虑债务重组,通过延长还款期限或者降低利息来减轻负担。最终,增强对产出和投资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尽可能提升偿债能力,这样才能慢慢化解这天量的债务问题。 说到现在的经济状况,得有两个基本前提才能好起来。第一,房地产得能恢复活力;第二,就得减少那些行政管理上的花费。要是房地产一直不回暖,地方财政就没法依靠土地出让金来支撑,只能继续发国债来维持运转。这二十年来,没哪个行业的税收能取代土地出让金,连房地产税都没办法,反而是个双刃剑。至于能不能减行政开支,那就得看政策的决心了嘛,把现在占40%的财政支出缩减到国际平均水平的10%-15%,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要是债务化不掉,那情况可就麻烦了。首先,政府的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贷款利息一大堆,压得喘不过气来。再说,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就会受到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可能下降。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发展受限,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没法解决,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总之,债务问题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以债务作为锚,简单来说,就是越欠越多,就越要印钞票,这样一来,债务就会自动被稀释。说到财政,确实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内债可以算不上真正的债务,毕竟债务变成了通胀税,每次通胀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一次大翻盘。然而,过多的印钞会导致资本外流,从根本上会削弱咱们经济的内在动力。 所以说,内债就是债,想要解决债务问题得从这一代人抓起。未来四十年能否顺利化解债务,单靠增加收入是不够的,还得控制支出。
大家都说那百万亿的内债其实算不了啥?可是真正的付出与努力,得从这一代人起开始。
艾克拜尔说科技
2025-04-12 15:02:01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