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张幼仪第一次坐飞机,腿上有点痒,就用手指去挠,结果丝袜破了个洞,赶紧用手去堵住。看到这一幕,丈夫徐志摩翻了个白眼,稍微往旁边挪了挪,冷冰冰地说:真丢人! 张幼仪顿时脸红得像个苹果,心里真想找到个地缝藏起来。 可她也不是故意的,出国前坐了二十多天的船,指甲都还没来得及修整,自然有点尖尖的。而且,她的平衡感本来就不太好,飞机一颠簸,觉得不适应也是正常的嘛。 她实在不想多说,因为无论什么理由,丈夫根本不在乎,他只是单纯地看不起自己而已。 没过多久,飞机顺利到达了伦敦,徐志摩的两个中国好友也来机场接他。他们先是客气地对张幼仪点了点头,接着面带微笑地朝徐志摩看去,用英语聊了起来。 张幼仪听不懂他们的对话,心里默默地跟着,心里却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想让自己知道的秘密? 张幼仪来自名门望族,15岁时嫁给了徐志摩。 这桩婚事跟爱情没啥关系,完全是父母撮合的结果。 结婚后,徐志摩就出国深造,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忙着生孩子、养娃,还得照顾公婆。 她像许多女子一样,按照传统,恪守妇道,勤勤恳恳地照顾着这个大家庭,毫无怨言。 有一天,这漫长的等待总算听到了回音,丈夫答应了她的请求,说允许她去英国和他见面。 这是她头一次出远门,心里本是美好的期待,没想到一下船,心就凉了半截。 尽管当时人潮涌动,她依旧能在甲板上,一眼辨认出自己丈夫的身影。 徐志摩的眼神,透着一股冷漠,似乎是那些等船的人中,最不愿意船停靠的。 徐志摩的心思一眼就能看出来,要不是父母的安排,他真心不想让徐幼仪跟着来。 他们先在法国巴黎逛了一圈,接着才飞去英国伦敦。 可是当张幼仪到了丈夫住的地方,她越发觉得怪,丈夫的朋友见到她时都特别震惊,似乎完全不知道徐志摩已经成婚了。 而且,每当他和那些朋友聊天时,一看到张幼仪,大家立刻就安静下来,眼神也是闪躲着,实在让人觉得很奇怪。 不久后,徐志摩成为了剑桥大学的特别生,常常早出晚归,对她就没什么理会。只是在心情烦闷的时候,男人的欲望一时压过了内心的厌恶,忍不住去触碰她的肌肤,深入她的身体。 就这样,在那个无法沟通的地方,张幼仪除了每天在街上溜达,就是坐在窗边发愣,眼神恍惚。 有一天,她忽然发现,打理家务的时候总感觉腰酸背痛,天天犯困,看到油腻的东西更是恶心得想呕吐。 靠着生大儿子那次的经验,她心里有了个数,可能又怀孕了。犹豫了几天,她才鼓起勇气把这个事儿说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徐志摩皱起了眉头,喉结滚动,嗓子里发出严肃且冰冷的声音: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一听这话,脸色顿时苍白,结结巴巴地摇着头:不可以……不可以,听说流产是会要人命的。 徐志摩有些烦躁地说:可还有许多人是因为火车事故去世的,你难道就不坐吗? 就在那一瞬间,张幼仪明白,徐志摩一直想要掩盖的秘密终于要曝光了。 某天,张幼仪不小心打开了一封寄给丈夫的信。 落款是一位名叫林徽因的女士,字写得漂亮,不过信的内容却显得有些冷淡。大意是:如果你真心爱我,就在我和张幼仪之间做个选择。 看来她的直觉没错,徐志摩确实在外面找了个女朋友。 在传统女性教育的影响下,张幼仪本可以接受丈夫有多个妻妾,没想到徐志摩却开始催她签离婚协议。 她原想先拖一拖,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没想到徐志摩见她不答应,直接把她扔在了英国,自己一走了之。 最终,她别无选择,只能怀着大肚子去巴黎找二哥张君劢求助。 那是家里最疼爱她的哥哥,记得当初,母亲让她缠足,二哥坚决反对。母亲问:不缠足的话,将来谁会娶她?他毫不犹豫地说:要是没人娶她,我就一辈子照顾她。 要是没嫁给徐志摩,她原本该是万众宠爱的女孩,而不是如今遭人非议,漂泊海外。 庆幸的是,虽然她15岁就辍学了,但她聪明机智,勤奋努力。在哥哥和弟弟的支持下,她成功接手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并在短时间内让银行扭亏为盈。 此外,她还创立了云裳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 那位背叛她的男人,十年后因为匆忙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途中发生了坠机事故,结果身亡。遗体无人认领,最后还是张幼仪让自己的八弟陪着13岁的儿子徐积锴去济南认尸。 还一直在照顾徐志摩的父母,给二婚妻子陆小曼提供帮助,真是尽心尽力,体现了她的善良。 从那土里土气的乡村小脚女人,一跃成为民国时期的商业女强人。 张幼仪的一生恰好验证了那句话:所有打不倒她的,最终都会让她更加坚强。
1917年,新婚夜,26岁胡适坐在椅子上,双手搓来搓去。江冬秀伸手戳他:“傻坐着
【1评论】【3点赞】
我在这里
徐志摩就是垃圾 天天吹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