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当马谡即将要身首异处之时,诸葛亮突然看到了一份纸条,上面写着“你输了”。诸葛亮顿感不妙,当即大喊:刀下留人。可马谡早已被杀,诸葛亮痛哭不已:中计了…… 东汉末年,刘备是当时唯一具备汉朝正统血脉的皇帝,身为仁义之主,他招揽了许多贤才。 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助手。 诸葛亮才华横溢,尽管如此,他亦有过不容忽视的错误。 诸葛亮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错杀马谡”。 马谡出身襄阳宜城,家境优渥。 三四岁便开始研读经典,尤其对兵法产生浓厚兴趣。 其兄马良更是当时蜀国的重要谋士。 然而,马良早逝,马谡成为了蜀国的重要军事智囊。 刘备临终前曾提醒诸葛亮,马谡在军事上缺乏实践经验。 刘备担忧马谡难以应对实际的战场挑战。 诸葛亮虽然知道刘备的顾虑,但仍然对马谡寄予厚望。 建兴六年,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伐,攻占魏国的街亭,直指汉中要地。 尽管其他军事将领提议由经验丰富的魏延、吴壹出征,但诸葛亮坚持派遣马谡出征。 马谡虽在兵书上游刃有余,却缺乏实战经验。 诸葛亮在出征前明确指示马谡,在战略位置上务必驻扎于水源附近。 然而,马谡自信心过强,反而将大军驻扎在远离水源的山顶。 王平曾屡次劝谏马谡,但未能奏效。 马谡认为此计定能成功。 魏国名将张郃迅速察觉马谡的疏忽,围困了蜀军的山顶,并切断了水源和粮道。 蜀军在饥渴的情况下,士气迅速瓦解。 最终,蜀军不得不撤退,街亭失守,蜀国丧失了通往汉中的要塞。 诸葛亮得知失败原因后,深感痛心。 为了惩戒其失误,诸葛亮命令斩杀马谡。 诸葛亮在斩杀马谡后自责不已,他的内心难以平复,为此甚至请求刘禅将其官职降级。 然而,除了马谡,另一个错误决定是在刘备去世后,杀害了刘备的义子刘封。 刘封本是刘备在早年流浪中收养的一位义子。 刘封最初的声名是因其过人的勇猛与仁义。 一次,刘备目睹刘封不顾肉上泥沙,直接将一块地上掉落的肉吃下时,感动于他的节俭。 刘备认为,作为一名将领,刘封应当时刻牢记百姓疾苦。 因此,刘备决定收刘封为义子。 随着刘备与刘璋的矛盾加剧,刘备决定进攻益州。 经过艰苦的战斗,刘备成功占领了益州,刘封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然而,特别是在攻占上庸后,刘封负责安抚当地百姓,但由于缺乏地方管理经验,治理工作频频出错。 孟达对刘封进行讥讽。 刘封试图通过剥夺孟达的仪仗队来恢复自己的威信。 此后,史料中提到,关羽多次要求刘封派兵支援,但刘封并未作出响应。 刘封在军中的地位并不稳固,孟达虽然早已投降刘备,并在东三郡担任重要职务,但与刘封之间的矛盾却不断加剧。 刘封刚到东三郡时,就因领导不力与孟达发生冲突。 孟达性格强势,自视甚高。 不仅如此,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刘封具体的兵力,但他从未独立指挥过一场大规模战斗。 即便刘封获得了上庸的指挥权,他所带领的部队也远远不足以支援关羽。 而孟达虽然有四千兵马,但与关羽所需的兵力相比,依然显得微不足道。 此外,在东三郡的地方势力,申耽和申仪兄弟,他们在刘封到来时并未表现出忠诚,反而因自家利益而不愿意与刘封合作。 申家兄弟在刘备去世后,选择投向东吴。 刘封在东三郡的指挥更为艰难。 事实上,关羽在水淹七军后,曾有一段时间的战略主动权,但最终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刘备未能及时派兵支援,他未能成功击败敌军。 与此同时,孟达背叛蜀汉投降魏国,并劝刘封也投降魏国。 此时的刘封未能反省自己的过失,与孟达反目。 在孟达的反叛之下,刘封防守的上庸也随之易手,他被迫退回成都。 最终,诸葛亮提出对刘封进行赐死的建议。 虽然刘备心中对刘封有着深厚的情感,但诸葛亮的劝说让刘备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刘封死后,蜀汉的军事力量急剧下降。 诸葛亮的北伐战役一再失败,蜀国的将领逐渐老去,年轻的将领难以担当重任。 廖化等老将出将入相,力不能及。
228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当马谡即将要身首异处之时,诸葛亮突然看到了一份纸条
趣叭叭
2025-04-12 15:07:52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