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秋的一天,在吉林市,周总理送走了外宾后,住进了当地的一家招待所,当时已

江樵品史 2025-04-12 15:37:20

1964年秋的一天,在吉林市,周总理送走了外宾后,住进了当地的一家招待所,当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服务人员准备了牛奶和点心送进了周总理的房间。周总理没有吃,让她拿回去,还问道“有粥吗?”“没有。”服务员说。“那有饭吗?”“只有剩大米饭。”“把大米饭用热水烫烫,不就是粥了。”服务员听了,只好照办。吃过晚饭后,周总理又对服务员说“明天早上,给我做高粱米粥吧。” 1964年秋天的一晚,周总理结束了与外宾的会晤,回到吉林市的一家招待所。招待所的服务员送来了牛奶和点心,但周总理并未食用,反而询问是否有粥。 得知没有,周总理又问是否有饭。服务员表示仅剩大米饭,周总理便建议将大米饭用热水烫一下,便可做成粥。用餐后,周总理要求第二天早晨准备一份高粱米粥。 周恩来总理的生活方式和他对工作的态度,深刻体现了他节俭朴素的品格。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他的每一餐都简单至极,绝不奢华。 他从不利用自己的职务为自己谋取私利,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他的家人同样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周总理从来不追求物质享受,即便是日常的三餐,他也保持着一种简朴的作风。 每天清晨,周总理的早餐都十分简单。常常是牛奶和面包,甚至连一些常见的热菜也没有,整个人的形象和饮食与他所肩负的职责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餐食太过简陋,但周总理对此却十分满足。 早餐时间是他一天工作中为数不多的休息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通常会不紧不慢地享用早餐,偶尔与助理交谈,听取工作汇报。 尽管周总理日常的饮食以青菜和豆腐为主,但他也并非没有偏爱食物。红烧肉和红烧狮子头是他特别钟爱的菜肴。 有时,周总理会放松自己,偶尔吃一顿丰富的饭菜,特别是在工作较为空闲的日子里,他会享受这样的一餐。然而,即便是自己喜欢的菜肴,他也不会经常食用,通常依然保持清淡和简单的饮食习惯。 晚餐对周总理来说,虽然也是日常餐食的一部分,但他工作到深夜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确保自己在夜间工作时不因饥饿分心,周总理每晚都吃得较为丰盛,通常会将工作人员准备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工作人员对周总理吃饭的数量有些困惑,认为他吃不饱而不愿麻烦他们加做,便开始适量增加食物的分量。 直到有一天,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晚餐,周总理吃不完并让他们打包带走,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周总理之所以每次都吃得干净,是因为他担心剩菜被浪费,而不希望麻烦他人。 除了这些日常的饮食习惯,周总理的工作同样繁忙而紧张。面对大量的国家事务,他总是亲力亲为,亲自处理每一项事务,生怕出现失误。即使如此,周总理依然不以个人需求为先,工作之余,他并不会向别人寻求帮助。 即便是饿了,他也从不麻烦他人,而是常常准备些简单的小零食充饥,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周总理常常会自己吃一些花生米,简单而朴素,似乎永远不觉得自己在忙碌和高位的身份下需要任何特权。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萧条和社会困难的时期。物资短缺,尤其是肉类,成为了许多家庭过年时的奢望。即使是国家领导人,也未能在这一特殊时期中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周总理作为一位出身淮南的领导人,素来喜爱家乡的传统美食——红烧狮子头。每年春节,周总理的妻子都会亲手为他烹制这道美味。然而,面对人民的困境,周总理决定与大家同甘共苦,自己也不再享受肉类,展现了他与人民共度难关的决心。 在春节的第一天,周总理和他的家人团聚在一起。午饭时,他的侄子看到桌上的食物,感到疑惑不解。他不明白为何家里没有传统的饺子,而是简单的窝头。 作为晚辈,他本应把好吃的留给长辈,但周总理却递给了他一碗米饭,并告诫他还在成长中的孩子应该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与此同时,周总理自己却安静地吃着窝头,这一幕令在场的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周总理的举动,虽然没有言语上的强调,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到了1958年,周总理赴乡村视察工作。中午时分,当地干部为他准备了丰盛的菜肴。面对这些菜肴,周总理感到有些不安,他认为菜品太多,若不能吃完便会造成浪费。于是,他建议厨师精简菜品,最终决定只做四菜一汤。 在这顿午餐中,周总理不仅关心食物的数量和浪费问题,还亲自到厨房参与准备。他与大家一同进餐,多次给其他人夹菜,叮嘱大家一定要吃饱。尽管周总理自己仅仅吃了些青菜和米饭,但他心中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0 阅读:828

评论列表

闲庭枣园人

闲庭枣园人

1
2025-04-12 16:51

周总理不是淮南人,应该是淮安人。这种常识性错误,小编都没校出来吗?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