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游戏的错!湖北小伙为打游戏,与父母断联10年,2011年,回到家乡与父母相聚

小娅说知识 2025-04-12 16:11:45

都是游戏的错!湖北小伙为打游戏,与父母断联10年,2011年,回到家乡与父母相聚,没想到7天后撒手人寰,临终留下遗言:“不要卖我的账号!”   王刚,出生在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全职操持家务。   小时候的王刚,成绩优异得不像话,每次考试都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小嘴还特别甜,村里长辈们见了都忍不住夸。   照这趋势,他本该有个顺风顺水的人生,可命运的转折就出在他上高中住校那会儿。   高中学校离家远,王刚开启了住校生活。同宿舍的几个同学,晚上老偷偷翻墙去网吧打游戏。   一开始,王刚对这事儿嗤之以鼻,觉得网络游戏就是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没啥意思。   但架不住室友软磨硬泡,跟着去玩了一把。这一玩可不得了,游戏里刺激的虚拟世界、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就把他给“勾”住了,从此踏上了沉迷游戏的不归路。   从那以后,王刚像变了个人。白天上课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游戏里的场景,晚上更是迫不及待地往网吧跑,常常玩到深夜才回宿舍。   后来,晚上的时间都不够他玩了,他竟然开始逃课。   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从前几名掉到了班级倒数。老师多次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地劝他把心思放回学习上,可王刚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父母得知他沉迷游戏后,心急如焚,轮番上阵劝导。在父母的苦劝和学校退学警告的双重压力下,王刚稍微收敛了些。   高考时,他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和原本能上的名牌大学失之交臂,只去了一所很普通的院校。   本以为上了大学,王刚能重新开始,可没想到,没了父母在身边管束,他彻底放飞自我,一头扎进游戏里。   他整天窝在寝室,课也不上,日夜颠倒地打游戏。   为了玩游戏,他的作息全乱套了,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对着电脑屏幕。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多门学科挂科,最后连毕业证都没拿到。   更过分的是,王刚还骗父母说要去大城市打工,将来出人头地。   父母信以为真,给了他500块钱当路费,盼着他能闯出一片天。可从那之后,王刚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和父母断了联系,这一失联就是10年。   这10年,说出来让人痛心,他还是沉迷在游戏世界里。   一开始,他把身上所有钱都花在打游戏上,没钱了就去路边捡瓶子,或者打几天零工,挣了钱又一头扎进网吧。   饿了就吃泡面,有时候连泡面钱都没有,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直到2008年,王刚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卖游戏账号。这是他第一次靠游戏赚钱,尝到甜头后,他玩得更拼命了。   没日没夜地刷等级、打装备,一心想着多卖点钱。可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在长期的熬夜、营养不良和网吧恶劣环境的摧残下,已经千疮百孔。   2009年,悲剧降临。王刚在网吧突然晕倒,被好心人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后,给出了令人绝望的诊断:肺结核晚期,双肺都是空洞,病情严重到根本不需要做手术,只能等待死亡。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联系上了王刚的父母。   10年后,父母再次见到儿子,却是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奄奄一息的他,老两口悲痛欲绝。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曾经那个乖巧优秀的儿子,会被游戏折磨成这副模样。   回到家乡后,王刚和父母相聚了7天,这7天里,父母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想尽办法照顾他。可王刚的身体实在太虚弱了,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   临终前,他心心念念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游戏账号,留下了那句“不要卖我的账号”的遗言。   这件事让人唏嘘不已,游戏真的有这么大魔力,能把一个人的生活彻底毁掉吗?   游戏本身并没有错,它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王刚走到这一步,和他自身缺乏自制力有很大关系,同时,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的监管缺失、引导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足够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娱乐观。   不然,像王刚这样的悲剧,可能还会再次上演 。

0 阅读:37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