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据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进入云南老山战区,

熹然说历史 2025-04-12 20:23:28

1984年12月,据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进入云南老山战区,接替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执行对越轮战任务。 1985年1月15日,老山战区硝烟弥漫,越军集结五个营和一个特工连,向我守卫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这是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进驻老山后面临的最大规模反扑之一,也是越军"第三战役计划"的关键一役。 这场战事的起因要回到半年前。1984年7月,越军曾发动"7.12战役"大反攻,对我边境造成严重威胁。越南第二军区司令武立更是向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立下"军令状",狂言:"不打败中国军队,我这个司令就不干了。"面对越南方面的嚣张气焰,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决定派遣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入滇轮战。 1984年7月12日,被誉为"天下第一军"的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在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的率领下踏上征程。这支队伍规模庞大:陆军第1师、陆军第12军36师、炮9师和军直分队共计26624人,携带车辆2231台、火炮700门、步兵武器19194支、电台1539部。他们还配备了当时先进的沈阳军区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辛柏林雷达等装备,战斗力不容小觑。在经过五个多月的临战训练后,1984年12月8日,陆军第1军正式接替昆明军区第11军的防御任务。他们在老山主峰正面约3公里范围内的40多个阵地上构筑防线,同时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地区展开严密防御,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一位参战老兵回忆道,"越军不断调整战术,妄图通过持续不断的炮击和偷袭来摧毁我军阵地。尤其是那拉地区的142号、145号、146号阵地,成为敌人重点攻击目标。"面对压力,第1军展现出了超凡的战斗素养和顽强意志。他们迅速适应陌生的热带山岳丛林环境,克服高温、潮湿和疾病等困难,把每一个阵地都打造成坚固堡垒。 1军接防后不久,来自越军的第一波考验已经到来。越军二军区精心策划多时,企图通过强大火力和多路突击打开缺口。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面对他们的不再是之前的防御部队,而是已经做好全面准备的"天下第一军"。 傅全有军长曾告诫全军:"我们不仅要坚决守住阵地,还要主动出击,打出国威军威!"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第1军不仅严密防守,更制定了一系列进攻计划,准备在适当时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即将到来的"1.15"战役。 1985年6月,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完成在老山战区的轮战任务,即将返回驻地。回望这167天的血与火,每一位战士心中都刻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尤其是那场被称为"1.15大捷"的战役,成为第一军老山轮战最辉煌的篇章。 那是1985年1月15日,一个注定载入历史的日子。按照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前指"为彻底粉碎越军的第三战役计划,推开贴近之敌,改善我防御态势"的指示,1军首长们于1月6日召开作战会议,确定了"进攻战斗确有把握,不打则已,打则必胜"的作战指导思想。 战役采取了攻防并举的方式。当天9时30分,在116号阵地方向,步兵第3团率先开始火力准备。经过精心布置,步兵7连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前进,最终在11时55分成功攻占968高地。随后又连续打退敌人7次反冲击,巩固了战果。 而在战场的另一端,一场更为惨烈的战斗正在上演。当天凌晨3时35分,越军突然对我那拉地区的142号、145号阵地进行猛烈炮击,随后以多路轮番进攻的方式发起冲锋。守军在卓有成效的炮火掩护下,凭借地道工事顽强抵抗。尽管142号阵地表面一度被敌占领,我军被迫转入坑道战斗,但在副连长杨少华的指挥下,5连2排兵分两路实施反冲击,虽然付出较大伤亡,却成功夺回部分阵地。经过整整一天的激战,18时30分,增援部队终于发起总反击,仅用30分钟就全歼占领阵地之敌,恢复了原防御态势。这场战斗共歼敌760余人,重创了越军122团、149团和821特工团1营。 "1.15大捷"只是第1军轮战中四次大规模战役的开端。1月18日,越军卷土重来,企图攻占无名三号高地,但被我军迅速击退,越军前指司令黎威密因指挥失误被撤职。2月11日,我军主动出击,成功拔掉敌人控制的"140阵地",尽管越军随后发起了10次不同规模的反扑,但均被挫败,最终击毙敌军196人。 最令人惊叹的是1985年3月8日的南嘎偷袭战。3团选择了一条敌人预想不到的攻击路线,出其不意地攻占目标,击毙13名敌军,而我方无一人伤亡。这次行动之后,越军第二军区副司令兼新任前指司令员阮友安不得不承认:"这个部队很凶猛,他们的作战风格与之前完全不同。"半年轮战结束时,第1军交出了一份令人敬佩的答卷:击退越军100余次反扑,歼敌5200人,毁伤敌火炮127门、军车65辆,缴获枪炮112支。更为珍贵的是,在这场生死较量中,第1军没有丢失一个阵地,没有一人被俘虏,没有一人违反军纪,用404名烈士和1278名伤员的代价,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0 阅读:5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