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豆,先卖给巴西,然后从巴西运到中国。中国的电器先卖给欧盟,然后从欧盟运到

国际天下你我知 2025-04-12 22:33:43

美国的大豆,先卖给巴西,然后从巴西运到中国。中国的电器先卖给欧盟,然后从欧盟运到美国。就算中美直接贸易为零,转口贸易也会迅猛发展。

美国把关税加到145%,可生意人有的是办法搭梯子,本质上就是用“套娃式出口”把关税大棒变成挠痒痒。

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把豆子装上开往巴西桑托斯港的货轮,巴西豆商在码头接货后,运到圣保罗的加工厂走个过场,哪怕只是过个筛子、换个包装袋,原产地证明就从“USA”变成“Brazil”。

2023年这种操作让巴西对华大豆出口暴涨42%,其中30%其实是“美国芯巴西皮”的转口货。

中国进口商拿到手的豆子,价格比直购美国豆贵8%,但比起145%的关税,这简直是九牛一毛。

更绝的是物流路线:以前美国豆直接跨太平洋,现在绕到好望角走一圈,运输时间多了20天,运费涨了15%,但算上关税节省的成本,进口商每吨还能多赚120美元。

电器行业玩的是“欧盟中转站剧本杀”,浙江的空调厂把整机运到波兰罗兹工业区,当地组装厂拆开包装,换个欧盟认证的电源线。

贴张“Made in Poland”的标签,再塞进开往美国东海岸的集装箱。

2024年一季度,波兰对华电器零部件进口增长97%,而对美空调出口激增160%,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美国海关想查?对不起,欧盟和美国的原产地规则有漏洞,只要产品在欧盟境内进行“实质性加工”(比如更换关键部件),就能拿到欧盟原产地证,避开美国的关税追溯。

最搞笑的是,有些中国企业直接在希腊买个小岛当“物流中转站”,货轮在公海上把货物倒腾到希腊籍货船上,报关单上的“原产国”就这么变了戏法。

转口贸易的核心是“把规则变成橡皮泥”,美国商务部规定“货物经过第三国加工增值30%以上才能享受低关税”,中国企业就专门在东盟国家建“增值工厂”。

在越南给家具喷一层清漆,在马来西亚给电路板焊几个电阻,在泰国给服装钉上几粒纽扣,轻轻松松达到30%的增值标准。

2023年,东盟对华中间品进口增长45%,这些“半成品”经过当地简单加工,摇身一变就成了“东盟制造”,堂而皇之地进入美国市场。

更绝的是“文件流”操作,香港的贸易公司能把深圳工厂的出货单,变成新加坡贸易商的采购单,再通过伦敦的银行开信用证,绕得美国海关查无可查。

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突破6.5万亿元,其中40%是“转口增值贸易”,这些东盟国家一边赚加工费,一边拿中国的技术援助,渐渐成了美国关税政策的“防火墙”。

在全球化的江湖里,靠关税砌墙的人,最后只会把自己困成孤岛。而中国企业早就在墙上开了无数扇窗,窗户外头,是整个世界的生意。

0 阅读:214

猜你喜欢

国际天下你我知

国际天下你我知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