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2000亿的资产全捐给国家!”2007年,庄世平在病榻上当着律师面,吃力地对六个子女说出遗言,而他的大儿子正以开出租车为生。 1949年12月14日,香港街头车水马龙,维多利亚港的雾气还未散尽。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前,庄世平站在屋顶,亲手升起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楼下,南洋商业银行的招牌刚刚挂上,几个路人驻足张望,窃窃私语。 这面旗帜在当时的香港如同一声惊雷——西方列强的封锁下,公开支持新中国,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庄世平却神色平静,眼中燃着无人能懂的火焰。 这不是他第一次为国冒险,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几十年后,当他躺在病床上,六个儿女环绕身旁,他将说出怎样的遗言? 一个一生节俭、却手握2000亿资产的老人,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1937年,泰国曼谷郊外的一所华侨小学,夜色深沉。庄世平坐在昏黄的油灯下,整理一摞账本。桌上摊开的地图上,标满了从泰国到中国内陆的运输路线。他不是在备课,而是为国内的抗日力量筹措物资。 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为祖国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3亿元法币,庄世平便是其中关键一员。他白天教书,夜晚联络,亲自押送药品、布匹,甚至枪支弹药。 这所小学的课堂里,孩子们朗读着中文课本,庄世平教他们唱《义勇军进行曲》。 他常说:“记住,你们是中国人。”这些孩子多是逃难到泰国的华侨后代,父母希望他们不忘故土。庄世平的课不只教字面,更教信念。搜索补充信息显示,30年代的东南亚,华侨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堡垒,庄世平凭北大毕业的学识和赤诚,成了当地华侨的灯塔。 然而,危险如影随形。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南亚后,列出一份暗杀名单,庄世平名列前茅。他的双重身份暴露了——表面是校长,暗地里却是为共产党运送物资的“幕后英雄”。一天深夜,枪声划破村庄,几名日军冲向学校。 庄世平早已在党组织掩护下转移到老挝,身后是烧成废墟的教室。他站在老挝边境的山坡上,望着远方的硝烟,第一次感到教书救国远远不够。 老挝的日子颠沛流离,庄世平却找到新的方向。他意识到,战争需要钱,而他必须赚更多钱给祖国。1940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老挝开了一家名叫“合盛”的商行。商行不大,货架上摆着布料、粮食,还有从黑市弄来的医药品。 庄世平穿着粗布衣,亲自搬货、记账,晚上睡在仓库的木板上。搜索资料显示,40年代的东南亚,华侨商人多从事小规模贸易,庄世平却独辟蹊径,瞄准战时紧缺物资。 商行生意很快红火,他却从不留利润给自己。 每赚一笔钱,他就联系地下组织,购买抗战急需的物资:奎宁治疟疾,纱布包扎伤口,甚至无线电零件。他冒着被截查的风险,将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往国内。一次押送中,货船在湄公河上遭遇日军巡逻,庄世平躲在船舱底,汗水混着河水,耳边是士兵的喊声。 那一刻,他想的是物资能否送到前线,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抗战胜利后,庄世平没有停下脚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方国家却施加经济封锁,国内物资匮乏。他辗转来到香港,决心为国家建一座金融桥梁。搜索补充信息显示,当时香港的银行业被英美资本垄断,华人银行几乎无立足之地。庄世平却迎难而上,用仅一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 开业那天,他站在银行门口,看着五星红旗升起,眼眶湿润。银行起步艰难,庄世平省吃俭用,住职工宿舍,穿几十元的衬衫。他亲自跑客户、谈业务,硬是凭一腔热血,将银行资产从一万美元做到733亿港元,分支机构遍布全球。 这家银行打破了西方的金融封锁,为新中国输送了无数外汇和物资。 他有四子二女,却从不给他们特殊待遇。孩子们上学靠自己,毕业后找工作也全凭本事。大儿子甚至30多年靠开出租车为生。庄世平常说:“钱会让人懒惰,能力才是财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97岁时仍住百平米的公寓,手表不过百元,出行挤经济舱。 2007年,庄世平病重,躺在香港一间简朴的病房里。六个儿女围在床前,律师拿出一份遗嘱。庄世平声音微弱,却坚定:“我的资产,两家银行,2000亿,全捐给国家。”病房里一片寂静,儿女们低头不语。他们早已习惯父亲的选择——他一生为国,连家人都放在第二位。 同年间,香港媒体曾热议此事,有人认为他“舍近求远”,忽略了家庭责任。2007年秋,庄世平走完了97年人生。香港街头,出租车司机庄大伯继续开着他的车,车窗外是父亲一手建起的南洋商业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庄世平捐出的2000亿资产,主要包括南洋商业银行和香港中华商业银行的股份,全部划归国家,用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这笔捐赠直接促成多所学校的翻新和医院设备的更新。 此外,庄氏家族的节俭传统影响深远,其子女虽未继承财富,却多从事教育或公益工作。庄世平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传奇,也折射出华侨对祖国的深厚情感。2020年,汕头大学为纪念庄世平设立奖学金,延续他的教育理念。
“把我2000亿的资产全捐给国家!”2007年,庄世平在病榻上当着律师面,吃力地
我心凛雨
2025-04-13 08:29:48
0
阅读:97
用户14xxx43
应该留一点给儿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