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长河的悠悠流淌中,有一张照片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照片里,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已至晚年,她坐在一处静谧之地,周围的宁静与她的平和相融,构成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这张罕见的留影,不仅定格了她生命中的一个瞬间,更牵出了一段段关于她与父亲郭沫若的温情往昔。 郭庶英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郭沫若在动荡的时局中为理想奔波,却始终将家庭放在心间。在郭沫若众多子女里,郭庶英是最受父亲疼爱的那一个。在她的记忆里,父亲虽被诸多事务缠身,但只要稍有空闲,就会全身心地陪伴家人。一家人相聚的时光,简单却满是温馨。 那时,他们会一起去公园漫步,阳光洒在身上,郭庶英和兄弟姐妹们嬉笑玩耍,郭沫若则在一旁微笑注视,时不时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捉迷藏时,郭沫若会蒙上眼睛,努力去摸索孩子们的位置,即便耳背让他行动不便,还可能会不小心跌倒,但他从未让孩子们失望,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天伦之乐。去看电影时,郭庶英紧紧挨着父亲,被屏幕上的光影故事吸引,而郭沫若也会在一旁轻声为她讲解,那低沉温和的声音,成为她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郭庶英自幼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沫若的书法自成一派,家中墨香四溢,在父亲的影响下,郭庶英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临摹学习。每当她完成一幅作品,郭沫若总会认真端详,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从笔画的走势到字体的结构,他都细致入微地讲解,郭庶英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因此日益精进。 1959年,郭庶英高中毕业面临专业选择,这让郭沫若犯了难。为了给女儿找到最适合的方向,他带着郭庶英拜访了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建议下,郭庶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当时郭沫若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父女俩又多了一层师生关系,校园里偶尔能看到他们讨论学术的身影,一个求知若渴,一个倾囊相授。 生活中的郭沫若,对子女关怀备至。郭庶英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国外归来,行李箱里装着一个轨道小火车玩具。孩子们围拢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郭沫若蹲在地上,和孩子们一起连接轨道、扭动发条,看着小火车在轨道上欢快地跑动,大家的笑声回荡在房间里,那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后来,郭沫若病重住院,身体十分虚弱。即便如此,他心里还是牵挂着孩子们。医院为他做的蛋羹,只要孩子们来看望,他就会把蛋羹分成两份,自己吃一半,将剩下的一半留给儿女,希望他们能多吃一点,生怕孩子们饿着。 郭庶英与父亲一起生活了38年,在兄弟姐妹中,她陪伴父亲的时间最长。在她眼中,父亲不仅是文学巨匠、革命志士,更是一位和蔼可亲、充满温情的慈父。如今,郭庶英已步入晚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些与父亲相处的美好回忆,早已深深烙印在她心底,成为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
在时光长河的悠悠流淌中,有一张照片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照片里,郭沫若之女郭庶英
风景如画看社会
2025-04-13 09:45: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