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不少买家都把订单转到了日本。有些人认为我们的造船业会进入一个寒冬期,但我觉得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继续这样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美国应该不会走这条路。 最近特朗普又玩出了大动作,宣布每艘中国制造的商船进美国港口要加收百万美元的保护费。一时间,这消息一出来,日本的造船厂电话响得简直是没停过,订单像飘雪一样飞向东京湾。 得弄明白,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对中国的船下狠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全球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货轮都是中国制造的,在大西洋航线上的比例更是达到80%,几乎都是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特朗普心里琢磨了个明白:每艘船收个百万美元,一年光这笔钱就能从中国那边揩走400到520亿美元,还能顺带把中国的造船业挤垮,让美国的船厂重新活过来。 这算盘打得是响亮,可现实却让人失望。如今,美国本土的船厂连全球造船能力的0.01%都不到,造一艘集装箱船的成本可是中国的五倍,交货却得等上七年。 就算政府规定15%的出口货物必须用美国船,他们那不到200艘的破船队根本不够用。最后,美国企业只能无奈地求助于日本和韩国的船厂,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钱被别人赚光。 再看看日本这边,虽然现在接了不少订单,但这钱可不好挣。日本的造船厂现在正面临着人力资源的短缺,年轻人都不愿意进这个行当,技术工人数量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 其实日本的造船业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连住友重工这样的老牌企业都因为成本太高而退市了。目前,他们接到的订单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散货船,像LNG运输船和双燃料船这种高端产品,早被韩国和中国抢得不可开交。即使日本政府愿意投入350亿日元去研发绿色船舶,短时间内也很难赶上中韩在技术上的优势。 更糟糕的是,日本的造船产业链并不是很完善,许多重要的零部件得依赖于中国进口。如果特朗普真把中国逼到绝境,搞点反制措施的话,日本的船厂可能面临停工等材料的窘境。 说到美国这边,这政策一出,立马引起了一阵骚动,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这些航运大头都宣布要把中国的船调走,转而选择去欧洲和亚洲的港口。这样一来,美国港口的吞吐量可真得大幅下降,西海岸的长滩港和洛杉矶港恐怕首当其冲。 搞笑的是,这收费政策的定义可真是含糊不清,什么叫中国关联船队啊?船东跟承租人之间的合同纠纷肯定会像 mushrooms 一样冒出来,最后这些成本肯定会抬到消费者身上,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估计要涨个3%到5%。到时候,美国老百姓买东西可就得掏更多的钱,通货膨胀可就更严重了,特朗普的支持率怕是要坐过山车了。 中国这边可不会傻坐着不动,外交部已经表态会采取反击措施。而且,中国的造船业可是真有两把刷子,全球产业链最全,从特种钢铁到发动机,咱们都能自己搞定,成本还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呢。 更牛的是我们搞的军民融合战略,商船和军舰的技术能互通有无。造船厂这边,不仅能造航母,还能搞货轮。去年,咱们一个船厂的产能就超过了美国二战以来的总和,单个造船厂的产量是全美的232倍。这就像武林高手对上一个病秧子,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较量。 其实,特朗普这招就像当年美国打关税战,表面上声音很大,实际漏洞百百。当初美国把中低端制造业外包了,结果国内供应链就断了,现在要重建造船业,就得重启钢铁、机械、电子等几十个相关产业,这可得花不少银子啊。华尔街那些资本家可不乐意把钱投进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业,他们更愿意去炒比特币呢。 而且,美国的《琼斯法案》明文规定国内航运得用美国造的船,可现实呢?航运公司干脆宁愿租借外国的旧船,也不愿意用国产的崭新船。这政策简直就像给美国造船业下了个死刑判决。 如今全球供应链早已紧密相连,大家都是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特朗普想着通过单边制裁来搞什么美国优先,结果只会把自己推向死胡同。 美国的煤炭卖不出去,农民的农产品滞销,制造业成本也在飞涨,这些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反作用。而中国的造船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随便靠几个政策是没办法动摇的。 所以啊,特朗普这出戏看上去热闹,其实就是个虚晃一枪。日本虽然暂时赚了点小钱,但从长远看,根本没法替代中国的产能和技术。美国想通过收保护费来振兴造船业,最终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全球贸易就像是个复杂的生态圈,任何单方面的破坏都有可能让施暴者自己受损。这出闹剧大概快要结束了,毕竟谁都不想玩那种两败俱伤的把戏。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5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