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自己做饭省钱。”近日报道,17岁女孩赴加拿大留学,发现当地一份西红柿炒鸡蛋都要卖150元,担心这样吃下去会吃穷自己,于是决定去烹饪学校学厨艺。10天就学会了30道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加拿大不仅把自己喂胖了,还连带把室友也养胖了。 几个月前。这位计划于启程前往加拿大的女孩,在做留学准备时,被当地中餐馆的价格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一份在中国再家常不过的西红柿炒鸡蛋,换算成人民币竟可能高达150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还没收入的学生群体来说,简直沉甸甸的生活压力。 吃饭,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似乎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坎。 与其到时候对着菜单发愁,或是天天啃单调的简餐,不如自己掌握做饭的主动权。 这个念头相当务实。女孩展现了超越年龄的决断力,立刻报名参加了一个烹饪速成班。她要在出国前,给自己添置一项实实在在的生活技能。 接下来的十天,她沉浸在厨房里,跟着专业厨师一对一学习,每天三道菜,进度不快却很扎实。 从刀工、调味到火候,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掌握了30道家常中餐的做法。这看似“临时抱佛脚”的十天,却为她数月后的异国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她抵达加拿大住进学生宿舍。当初在国内习得的厨艺,立刻成了她的“看家本领”。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正好让她大展拳脚。 起初她只是为了自己能吃上可口的家乡菜,同时有效控制生活开销。 没想到的是,饭菜的香气自有引力。色香味俱全的中式家常菜,让同住的室友们从好奇围观,渐渐变成了餐桌旁的固定成员。隔壁的加拿大同学有时闻香而来,也成了蹭饭的一份子。 女孩乐于分享,每天变着花样,让大家的餐桌丰富起来。 规律且营养均衡的家常饭,无形中提升了所有人的饮食质量,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成了这“共享伙食”模式最直观的注脚。 这件事传开后,不少人感慨这女孩的清醒与能干。留学生活中,经济压力和饮食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两大难题。 她没有选择被动接受或抱怨,而是主动出击,寻找解决方案,甚至把挑战变成了增进友谊、提升生活品质的契机。 这不仅仅是厨艺的成功,更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 对于许多正在为子女留学做准备,或是孩子已在异国他乡的家庭来说,这个故事或许带来一点启发:教会孩子一项能真正应付日常的生活技能,比如做饭,可能比反复叮嘱更能帮助他们在外面站稳脚跟。 毕竟离开了父母的羽翼,生活最终还是要落到柴米油盐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能照顾好自己的胃,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的挑战。 来源:《17岁女孩出国留学前去新东方学炒菜》鲁中晨报
家人们,我真怀疑这世界是不是变了!昨天下午心血来潮,带家里人去吃自助餐,刚进门服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