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中共情报人员袁殊被76号抓获,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袁殊却一点都不反而

蜀山史道 2025-04-13 12:59:05

1939年,中共情报人员袁殊被76号抓获,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袁殊却一点都不反而一脸淡定的说道:“你为日本人办事,我就没有日本的关系吗?"

1931年,一个看似平常的秋日,20岁的袁殊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与中共地下党的重要人物潘汉年秘密会面,这次会面,成为了袁殊人生的转折点。

潘汉年以他敏锐的眼光,看中了这个年轻人的潜力,将他吸收进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秘密党员,从此,袁殊开始了他在中央特科的工作,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特工之路。

然而,成为共产党员只是袁殊复杂身份的开端,为了更好地打入敌人内部,获取重要情报,袁殊开始了他的多重身份之旅。

他先是通过关系进入了国民党的情报机构,随后又凭借出色的日语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引起了日本特务机关的注意,就这样,袁殊逐渐在国共两党和日本特务机关之间周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多面间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袁殊的特工生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他加入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成为了曹幼珊的关门弟子。

这个身份,让袁殊与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黑道大佬平起平坐,为他后来的情报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在黑白两道都有了一定地位的袁殊,开始在各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地周旋,为党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情报。

抗战期间,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人潘汉年的指导下,袁殊以"兴亚建国运动"为掩护,在上海这个复杂的国际都市中建立了一个合法的情报据点。

这个看似亲日的组织,实际上是中共情报网络的重要一环,袁殊巧妙地利用这个平台,安插了大量我党的情报人员,甚至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建立了秘密电台。

通过这个网络,大量关键的战略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延安,为党中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危险无处不在,1939年,袁殊因为一次行动失误,被汪伪政府的特务机关"76号"逮捕。

面对敌人的审讯和严刑拷打,袁殊临危不乱,凭借他与日本特务机关建立的关系,巧妙地周旋脱身,这次惊险的经历不仅没有让袁殊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为党工作的决心。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在这个危急时刻,袁殊再次展现了他的才能,利用自己在日本特务机关中的身份,他协助潘汉年成功地从香港撤离了800多名进步人士,其中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重要人物。

这次行动不仅挽救了大批爱国人士的生命,也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袁殊的工作并没有结束,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迅速行动,将日本特务机关岩井公馆价值近千万元的财产和一栋房屋转交给了地下党组织和新华日报社。

这些物资为党在上海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成为了革命事业的重要后盾。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袁殊身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他反而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这位为党立下汗马功劳的隐蔽战线英雄,一度被误解为叛徒,遭到关押和审查。

在漫长的27年里,袁殊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党的忠诚,始终坚信终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终于,在1982年8月29日,历史给出了公正的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宣告袁殊无罪,公安部和中央调查部恢复了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并正式确认了他自1931年起参加革命工作的事实。

这一天,不仅是对袁殊个人的平反,更是对所有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的褒奖。

0 阅读:783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