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被派去江西前线围剿红军的钱大钧在火车上偶然碰见陈赓,在一番交谈后,却故意将他放走,身边副官不解的说道:你咋放他走啊?钱大钧直言:这是个烫手山芋,我奈何不了他! 1933年初,南昌至赣州的火车轰隆前行,穿梭于群山之间。 战争的阴云正笼罩着江西大地,作为围剿红军的一线前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坐在软席车厢中的钱大钧,面色沉静,手中还拿着一本《孙子兵法》。 作为国民革命军中一位极具技术背景的军官,他原本是黄埔军校的兵器教官,如今却奉命南下,执行围剿任务。 车厢内温度不高,窗外风声猎猎,他正沉思间,副官急匆匆推门而入,压低声音道。 “报告!我们刚才在三号车厢发现一个可疑人员,长相与通缉令上的红军头目极为相似,属下已将其控制,准备押解。” 钱大钧眉头一动,合上书本:“是谁?” 副官躬身答道:“陈赓!” 这三个字如惊雷劈入钱大钧的脑海。他猛然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你确定?” “是的,钱长官!就是他,黄埔四期高材生,红军中名声响亮的‘陈大胆’。” 钱大钧心中泛起了阵阵波澜,陈赓黄埔军校出身,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当年在黄埔军校学习时,他就是最受瞩目的学生之一。 身手了得,为人豪爽,常与同窗畅谈天下,指点江山。 而他钱大钧,那时正是兵器学教官,虽为师生之名,实则情同兄弟,私交甚笃,常在课余相约饮茶论战。 可眼前的现实却让人唏嘘,黄埔一别,世道沉浮,陈赓已成中共将领,而他,早已是蒋介石麾下的一员猛将,奉命围剿红军。 更令他心中一紧的,是陈赓近来那段惊险的经历,前不久,他在上海被捕,押解南京。按常理,这样的“要犯”,应当是“法办”。 但舆论大哗,胡适、宋庆龄等一干社会名流公开呼吁,蒋介石迫于压力,只得将其释放。 此事在党政军内引起不小震动,也让陈赓成为一个“政治风眼”中的人物。 “带他过来。”钱大钧轻声道,语气不显威压,却自有一股从容。 片刻后,一名中等身材的男子被带入车厢,衣着普通,脸上虽有风尘之色,却难掩一股英气。 他看见钱大钧,神色微变,片刻迟疑后低声道:“大钧兄,别来无恙。” 钱大钧怔了一瞬,旋即笑了笑:“陈赓,你胆子还是那么大啊,火车你也敢坐。” 陈赓轻轻一叹,没有为自己辩解,两人目光交汇,仿佛回到了黄埔的课堂。 副官见气氛有些异样,低声提醒:“长官,他可是通缉要犯,属下建议立即押送至前线总部,由上级处置。” 钱大钧却摆摆手,走到窗前,看着车窗外疾驰而过的山林,沉默许久。 “副官,你知道什么叫‘烫手山芋’吗?”他忽然问。 副官一愣:“长官是说……?” “他就是。”钱大钧回头看了一眼陈赓,眼神意味深长,“一个连蒋委员长都不敢杀的人,我为什么要动他?你以为这事抓了人就完了吗?以后怎么处置?谁来担责?” 副官张了张嘴,却又不敢接话。 钱大钧继续道:“而且,他是我黄埔的学生,当年我教他兵器,他学得极快,人也正直,哪怕他如今在对立一方。要杀红军,满山遍野多的是,何必非他不可?” 陈赓闻言,眼中有一丝异样的光芒闪过,他原本已做好拼死挣扎的准备,却未料钱大钧竟说出如此话语。 “你走吧。”钱大钧忽然回头,语气平淡。 陈赓一愣:“你……真的放我走?” “是你命大。”钱大钧嘴角带笑,“你要是再落到别人手里,可不一定有这份运气。” 陈赓没有多言,只是重重一抱拳:“多谢。” 钱大钧挥手,副官不敢再言,只能让陈赓悄然离去。 待陈赓身影消失在车厢尽头,副官忍不住低声嘀咕:“长官,您这可真是……放虎归山啊。” 钱大钧轻声回了一句:“我没那个胆子,也没那个命数。何况……也许他不是虎,反而是这个国家未来真正的脊梁。” 副官一怔,不敢再语。 后来很多人谈起这件事的时候,都觉得钱大钧很有眼力见,要不是他,陈赓大将或许就危险了。 权威资料来源:《轶事丨开国大将陈赓:幽默故事一箩筐》——新湖南
1933年,被派去江西前线围剿红军的钱大钧在火车上偶然碰见陈赓,在一番交谈后,却
牧童的娱论
2025-04-13 16:50:0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