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初做一个视频谈话节目,路过杭州,见了一位领克的朋友,聊了好几个有意思又让人苦

一苒说车啊 2025-04-13 21:49:26

上周初做一个视频谈话节目,路过杭州,见了一位领克的朋友,聊了好几个有意思又让人苦恼的话题。其中之一是领克OS N的升级问题。

一方面是用户的诉求,他们希望老车的系统也能和全新的魅族车机Flyme Auto一样或者类似,这个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中国车企太卷了,不同的系统发行的时间距离确实不算远。

另一方面是厂家的现实难处,汽车是非常复杂的巨大系统,汽车中的车机其实不是一块手机活着一块平板那么单纯。它需要嵌入整车这个巨大的系统,和车的电子架构、整车的硬件各方面都有相关性。

所以车机的小幅度升级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类似你家客厅的彩电换个电视机。

要根本性的变革一台老车的车机,类似把你家的电视机换新,同时为了配合全新尺寸和功能的电视机,改变了客厅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墙面设计甚至墙体的部分结构。

我自己有一台极星2首发性能版,4年前买入的,车机最初是谷歌内核的,在国内做了一些改动二次开发,体验和中国本土品牌比不了。去年文翰买的那个极星4用了魅族车机,体验就好多了。

但我的极星2永远没有机会变成魅族,这是我知道的。这就像当年的诺基亚E71换不了安卓系统。

不光21年春天的极星2换不了魅族车机,其实今天的最新的极星2也没机会换过去了。

真的硬切,如果不下足够的血本,最终体验很可能不够好。因为临时换道开车肯定不如按照原本的计划稳稳当当的走直线妥当。还不如在老船上继续缝缝补补,追求一个有妥协的进化。

十几年前我在一家合资车企工作时,我担任产品规划的新车上市后续销量不佳。我一直在内部反馈中国汽车需要更小排量的发动机,来避开高昂的税收,获得价格竞争力。而且用户并不真的那么在乎动力。但当时标配的动力只有3.5L V6。上市后大家坐下来谈是否需要导入一个2.5L的发动机,研究了一个月,最后所有部门的综合意见是:算了!

因为能这个研发花了一堆钱,认认真真做完验证测试后上马,车的生命周期可能就已经没有很长了。

车机、动力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安全系统,凡是车里含金量高的系统,几乎都是一样的道理。

从没有见过有任何车型,上市4个气囊,事后还能植入更新变成8个的。

所以汽车工业的难度就在这里,几年前的一个决策的树杈,最后分支出来的路径就可能彻底分开了。

当年2016年决策上插混增程的时候,其实哪里有人知道2025年甚至26年都还有购置税补贴和绿牌政策。

最早号称2020年结束的支持政策,到现在还能有购置税补贴,其实是命。

大概2019年左右,这个行业中有人开始讲「硬件OTA」这个词,并且还有很多人叫好、认为这体现了先进性的时候。其实我作为当时车企里的从业者,内心是不安的。我从来只说软件OTA好,对硬件OTA我通常比较友善的做法就是“不评价”。

我的想法可能比较老派:出场就设定齐全比较好,尽量谨慎硬件ota,尤其是核心部件。新车可以设计变更,回头给老车硬件ota代价太大,全局效率太低。

特斯拉、新势力头部几乎全都使用过这样的招数。特斯拉至今欠着很多人的FSD功能,和很多人的待升级的智能硬件。

这是用不正确的方式、但正确的态度、去讨好用户。这样的宠爱,最后很容易被反噬的。拉高所有人的不切实际的期待,最后车企们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

高合刚出Hiphi X的时候,甚至有「先给付了高价的高配买家一个大电池,等我研发好了超大电池,第二年免费再给你换上」的怪招猛招。

这样的怪招猛招,最后怎么可能轻易兑现?我就问一句话:拆下来的一百度电池,刚用了一年,健康的很,扔到哪里去?价值十几万人民币的东西!

现在2025年了,「硬件OTA」在这个行业已经不是热词了。大家都冷静下来了,不敢轻易召唤巨兽了。

无法掌控的巨兽,力量虽大,要担心反口一击。

0 阅读:2
一苒说车啊

一苒说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