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年,文天祥被押往刑场,一刀毙命。妻子欧阳氏赶来收尸,小心替他整理衣服,谁料1张纸条从夹层掉出,欧阳打开一看,顿时捂嘴痛哭。不久,她也自尽身亡了。 文天祥在宋理宗保佑四年,获得了状元的称号。 宋理宗曾亲自对他赞誉有加,称他为“天之祥,宋之瑞”。 文天祥特意将自己的名字从“孙云文”改为“文天祥”。 然而,由于与当时权力中心的太监董宋臣以及奸臣贾似道的不和,他一度遭到排挤。 当时蒙古的铁骑不仅吞并了北宋,更横扫亚欧大陆。 1275年,元朝的军队愈加猛攻南宋。 文天祥在此时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6年,南宋首都临安最终沦陷,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带着年幼的宋恭帝出城投降。 尽管南宋政权名义上灭亡,但实际上仍有许多南宋的将领坚持抵抗。 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宋恭帝的哥哥赵昰为新皇,继续在福州展开抗元行动。 然而,元军的追击非常迅猛,他们又南逃至广东的雷州。 赵昰在途中去世后,文天祥等人又拥立赵炳为帝,并再次逃至崖山。 1279年,元军在崖山发动了最后的进攻,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跳海殉国,张世杰与南宋的海军也被全数吞没。 文天祥也最终陷入了元军的包围之中。 他被押往元朝的大都。 在途经零丁洋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 被押送至大都的途中,忽必烈曾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 然而,他不仅拒绝了忽必烈的诱惑,还严词回击了许多降将。 忽必烈命令将文天祥投入囚牢,并加以严刑拷打。 元朝甚至要求文天祥的妻子和儿子写信劝说他投降,称如果文天祥不投降,妻儿将会遭遇杀戮。 他的女儿柳娘给文天祥写信,诉说狱中的苦楚,并许诺若他投降,将授予他元朝丞相之职。 然而,文天祥回信告诫妻儿不要为眼前的生死计较。 忽必烈在多次劝降无果后,决定亲自前往牢房与文天祥会面。 忽必烈提出,如果文天祥愿意为元朝效力,他将任命文天祥为丞相,享受荣华富贵。 但文天祥依然冷静回应只求一死。 忽必烈意识到,文天祥的态度已难以改变,终于下令处决他。 临刑前,文天祥被带到刑场,临终时,他问周围的人南方在哪,随后面向南方行礼。 尽管忽必烈曾一度下令叫停行刑,但为时已晚。 文天祥死后,忽必烈命令文天祥的妻子去收尸。 当欧阳夫人看到文天祥的尸体时,她悲痛欲绝。 在文天祥的衣服上,她发现了几行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尔今尔后,庶己无愧。” 这些字句深深打动了欧阳夫人,使她深感羞愧,安葬好文天祥后,她也自尽随他而去。 文天祥同一时期的忠臣中,陆秀夫的故事也令人注目。 陆秀夫七岁时便能作诗,十九岁考中进士,与当时的名将文天祥同榜。 其文才出众,性格内敛。 早年加入了淮南制置使李庭芝的幕府,淮南作为当时贤士云集的地方,陆秀夫如鱼得水。 1276年,元军已经兵临城下。 元军通过叛将吕文焕的引导,顺江而下,接连占领了江州、安庆等地。 贾似道,作为当时的宰相,也不得不出征。 然而,贾似道希望通过求和避免战争,最终在芜湖一带大败,宋军溃不成军。 陆秀夫曾多次上书,建议采取积极的抗元措施,但朝中权臣阻挠。 南宋朝廷在元军逼近临安时,许多官员弃官出逃,连朝廷的高层也陷入恐慌。 此时,太皇太后在无奈之下以诏书激励百官,甚至威胁那些临阵脱逃的官员,但这些举措显得无力回天。 最终,太皇太后与右丞相陈宜中商定,与元军议和,尽管元军并未接受南宋的屈辱要求。 在临安沦陷后,南宋流亡政府在福州建立。 赵昰被立为皇帝,江万载等重臣辅佐,陈宜中、陆秀夫等人虽然尝试稳定政权,但很快陷入了权力斗争之中。 陆秀夫在朝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1279年,南宋流亡政府的最后一战在崖山爆发。 元军的张弘范率军围攻宋军的最后据点,宋军在张世杰和陆秀夫的指挥下英勇抵抗。 经过长时间的海上漂泊,宋军的士气已经大幅下滑。 最终,崖山战役以宋军的惨败告终。 陆秀夫毅然决然背起皇帝,与他一同跳海殉国。 参考文献:[1]孙卫国.试析文天祥“黄冠故乡”之谜与朝鲜儒士的解读[J].学术研究,2024(2):110-120178
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孙万荣,契丹名将,骁勇善战。697年,孙万荣设下埋伏,7万唐军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