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出现了!中银航空前脚刚签完 50 架波音 737 的订单,后脚中国就对波音加征 34% 关税,单架成本直接暴涨 4080 万美元,50 架就是 20.4 亿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实话,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得懵。中银航空刚官宣下了50架波音737的订单,这可是航空圈的大手笔,按原价来算,一架差不多是1.2亿美元,整单也就60亿美元左右。 刚刚松口气,想着这波操作很有排面、很稳妥,结果后脚中国就宣布:对美国飞机加征34%的关税。 34%是什么概念?直接把每架飞机的成本从1.2亿干到了1.608亿美元,等于白白多掏了4080万美元一架,50架飞机,总共多花了20.4亿美金。 原本60亿美元的订单,立马膨胀到了接近80亿。这种感觉,就像你刚买完一车iPhone,转头苹果宣布对你加税,关键是不能退,不能换,还不能找客服吵架。 更扎心的是,这笔交易是“落地交付”的模式。啥意思?就是说飞机一到中国境内才算完成交易,也就是说税是在中国这边交,不是波音交,是中银航空自己交。 就好比你点了个海外代购,结果快递一进海关就告诉你:“哥,海关涨价了,这税你得自己扛。”想退货?做梦。 这下中银航空真是坐在飞机上哭了,往前走吧,每架都要多掏几千万美元;想往后退,合约签了,违约还得赔。 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外行人看个热闹,业内人士都在捏一把汗:这不是空投炸弹,这是空投债务。 更讽刺的是,这事儿本来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一个连锁反应,中银航空作为纯买方,根本就没得选。你说它亲美?它不政治;你说它爱国? 它没造飞机的能力;它只是想买几架能飞的飞机,结果被夹在中美之间,成了无辜背锅侠。 于是业内开始炸锅了。不少人开始反思:为啥咱们老得仰仗波音?为啥国产C919就不能多点支持? 至少买C919不用担心哪天被谁关税一刀切,价格还透明,支持一下也算自己给自己打气。就像大家说的:不怕别人断你粮,就怕你没粮吃。 其实说到底,这事真不是中银航空的锅。从采购计划到签约周期,这种订单要谈很久,签下来的时候怎么可能想到会有关税大棒突然落下来? 这节奏跟打麻将刚胡牌,结果旁边人拍桌子说“换玩法了”一样,全场都懵了。 最现实的问题来了:这20多亿美元的“增值税”,谁来承担?是全由中银航空硬抗?还是国家会出台点缓解措施?现在没人说得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事让很多中国航空公司都警觉起来了:以后在买飞机这事儿上,是不是要多点“备胎”思维?是不是该看看国产的,别老一门心思盯着国外货? 而这也正是C919最大的机会。以前大家对它总是“观望+犹豫”,现在可好,波音给它送了一个超级广告:我们靠别人,别人可能靠不住。 别管你性能怎么样、飞得多远,最起码你在关键时刻不会突然让人多掏几亿美元。 当然,中银航空这事目前还没个定论,也没人站出来说“赔你”“补贴你”“帮你”,但这波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局势越来越不确定的今天,“买啥”已经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更是个战略问题。 中银航空这一笔单子,花钱买教训是肯定的,但也可能“误打误撞”地推了一把国产飞机的进程。 毕竟吃了亏,才知道疼;知道疼了,才会想办法不再被打。 而这事最后闹成啥样,会不会有更多企业站出来呼吁“别再全靠波音”,就得看接下来各方怎么出招了。 但至少今天,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年头,飞机能飞是其次,飞之前能不能省点税,才是个大问题。
如今看来,关税战不过是个幌子,美国贸易逆差并非问题的根源,更动摇不了其根基,说不
【5评论】【6点赞】
用户10xxx49
没交货关税由美国承受,中国大部分订单都是年初签的合同,关税增加了为什么出口不了
用户17xxx42
还买鸡毛的波音,老是往下掉,老子坐飞机都是先看看是啥,波音是肯定不敢坐滴![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