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阿兰德龙在上海看了一次《佐罗》中文版的,听到里面的配音,他自己都惊呆

佳乐小家 2025-04-13 23:28:32

1987年,阿兰德龙在上海看了一次《佐罗》中文版的,听到里面的配音,他自己都惊呆了!有那么一瞬间,他自己感觉自己会说中文了,就是那种一模一样的腔调,完全复制下来他的语气,他不知道,自己的一部《佐罗》,不仅让他红遍全球,更是让中国的配音演员童自荣红遍大江南北。 阿兰·德龙,1935年出生在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他也没啥远大志向,年轻时甚至干过一阵屠夫的活儿。后来被星探发现,他才误打误撞进了电影圈。1957年,他靠《当女人卷入其中》崭露头角,但真正让他火起来的,是60年代的《怒海沉尸》和《阳光下的罪恶》。这些片子让他成了法国影坛的顶流,冷峻的脸庞加上深邃的眼神,迷倒了一大票观众。 1974年,《佐罗》上映,这部片子算是他事业的一个高峰。他演的佐罗,既有侠客的英勇,又带点贵族的优雅,全球观众都买账。电影在欧洲、北美都赚得盆满钵满,连带着阿兰·德龙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不过,他那时候肯定想不到,这部片子在遥远的中国,还会掀起另一场风浪。 再说童自荣,1944年出生在上海,从小就是个戏迷。小时候家里没啥钱,但他喜欢听广播里的戏剧,常常模仿里面的声音。长大后,他考进了上海电影译制厂,开始干配音这行。那年代,配音演员不像现在这么受关注,但童自荣凭着一副好嗓子和认真的态度,慢慢在厂里站稳了脚跟。他给不少外国片配过音,但都没《佐罗》这么出圈。 80年代初,《佐罗》的英文版传到中国。那会儿外语片在国内还不算普及,很多观众听不懂原版对话,电影院里反响也就一般。为了让这部片子走进更多中国人的视野,上海电影译制厂决定做个中文版。童自荣一看剧本,觉得这个佐罗跟他嗓音特质太搭了,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活儿。他花了好几个月,反复看原片,琢磨阿兰·德龙的语气和节奏,最后配出来的效果,连厂里的老同事都挑不出毛病。1982年,中文版《佐罗》播出后,反响炸裂,童自荣的名字一下子传开了,连街坊邻居都知道他了。 1987年,阿兰·德龙受邀来中国搞艺术交流,上海站安排了一场中文版《佐罗》的放映。他本来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结果一听配音,整个人都坐直了。那声音跟他自己的表演太像了,连停顿和情绪的起伏都几乎一模一样。他后来回忆,说那一瞬间真觉得自己会说中文了,简直像灵魂被复制了一样。放映完,他迫不及待找到主办方,问这声音是谁配的,非要见见这个人。 童自荣那时候也没想到,自己会跟国际巨星面对面。他接到通知赶到现场,阿兰·德龙一见他就特别热情,上来就握手,还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夸他的配音有多厉害。两人聊了一阵,阿兰·德龙说,他演《佐罗》的时候从没想过会有这么完美的中文版本,童自荣的配音让他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理解。那次会面不算长,但给两人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这次相遇后,阿兰·德龙和童自荣的关系没就此打住。1987年底,阿兰·德龙在法国过52岁生日,特意邀请童自荣去参加。童自荣带了一套上海产的茶具当礼物,朴实又有家乡味儿。阿兰·德龙挺感动,回赠了一瓶他自己设计的香水。那场生日宴上,童自荣还用佐罗的腔调讲了几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阿兰·德龙后来跟朋友说,童自荣的声音是他听过最贴近自己表演的版本。 之后几年,阿兰·德龙的电影只要引进中国,童自荣基本都成了指定配音演员。两人没太多机会见面,但偶尔会写信联系。阿兰·德龙在信里常提到,他很感激童自荣让他的角色在中国有了新的生命。童自荣也说,每次给阿兰·德龙配音,他都觉得是在跟一个老朋友合作,特别有默契。 时间过得快,阿兰·德龙年纪大了以后,身体不太好,没能再来中国。童自荣这边也渐渐淡出配音圈,把更多时间留给了家庭。不过,两人一直没断了联系。2024年8月,阿兰·德龙在法国去世,消息传到中国,童自荣听了好半天没说话。他后来跟人说,想起1987年上海那次放映,还是觉得像昨天的事。阿兰·德龙走了,但他的《佐罗》和童自荣的声音,留在了无数观众的记忆里。

0 阅读:55
佳乐小家

佳乐小家

热爱生活,分享娱乐记,欢迎关注